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③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目急躁的情绪 
④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力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核心考点
试题【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①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②先】;主要考察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到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
材料二 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材料三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90 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造成材料二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粮票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三年困难时期的粮食生产状况     
材料三 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有什么教训?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刘少奇怎样的认识和指导思想?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了人们沉痛的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 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一口,足够吃半年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作简要评价。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4)我们应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教训?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