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006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中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俄国近代史上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试从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对此做法作简要评价。...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6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中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俄国近代史上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试从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对此做法作简要评价。
(2)中国近代史上遭受了列强的侵略,俄国侵略中国的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俄国十月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何关系,这种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4)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获得成功,简述两国在农业方面的措施,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5)20世纪80年代末,经历30年的波折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苏关系经历长时间的波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农民高价赎买份地;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鲸吞蚕食中国领土;是由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军事性的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决定的。
(1)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2)  苏俄:粮食税。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农业政策的制定要维护农民的利益。
(3)  苏联的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解析
本题从热点入手,考查了中俄两国的历史,第(1)、(3)、(5)问利用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分析史实得出结论,并从俄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去分析原因,第(4)问启示要注意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和维护农民利益回答。
核心考点
试题【2006年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中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俄国近代史上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试从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对此做法作简要评价。】;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26年,英国人贝尔福提出了各英属自治领“地位平等……作为英联邦的成员自愿地结合在一起”的报告。1931年,英帝国议会通过了这份报告,由此标志着英帝国转变为英联邦。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一次大战结束B.民族解放运动和自治运动兴起
C.英镑集团形成D.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挑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无论学习还是研究历史,都离不开材料的搜集和甄别。以下能证明铁较易冶炼的是
A.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氧,但就中个地球而论铁是最多的元素
B.普通工匠在手力鼓风机的小型泥炉内经低温还原法就能制成铁
C.古代较好的钢有中国的镔铁、制作大马士革纹刀的印度钢
D.最初所用的铁是陨星里的自然铁,要经过加热和锤击处理,但这东西太稀罕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
A.中原B.齐鲁
C.楚地D.巴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1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2    1960年12月,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僵硬,我们不应该对一个有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材料3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正如我在过去的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材料4    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回答:
(1).据材料1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尼克松“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原因。
(2).材料2中,尼克松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3与材料1相比,尼克松对新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发生这一变化?
(4).材料3中“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是何含义?
(5).分析材料4中***所说:“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是基于何种考虑?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响应,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这些原则的历史场合是:
A.同苏联、东欧同家的建交谈判
B.同印度、缅甸等国协调邻国关系的外交会谈
C.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
D.讨论亚非国家发展问题的万隆会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