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87年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为了解决两岸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成立了海协会(大陆)和海基会(台湾)。两会在1992年香...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为了解决两岸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成立了海协会(大陆)和海基会(台湾)。两会在1992年香港商谈中,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举行了会谈,其签署的协议椎动了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发展。
——《21CN焦点周刊》
材料二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对台湾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两岸经济互补互利的局面正在形成,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腹地。台湾每年从两岸贸易中获得巨额顺差,大批台湾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大陆,缓解了其在本岛发展的困难。
——《中国台湾网》
材料三 近年来,台湾政党之争异常激烈和频繁,大大影响了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由于台湾当局推行分裂政策,造成两岸关系的不稳定,影响了台湾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台湾的投资意愿。
——《中国台湾网》
材料四  2008年3月20日,马英九击败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候选人而赢得大选,成为台湾地区***,同时台湾入联返联两项公投均未通过,台湾人民用选票表达了对“台独”问题的担忧。在多个场合,马英九强调“九二共识”,并表示在任期内尽量完成与大陆签署和平协议。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下,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于2008年11月3日至7日访台,海协海基两会就交流合作事项举行新一^轮协商,将两岸合作交流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2lcN焦点周刊》
请回答:
(1)20世纪80年代末,海峡两岸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的政策方面的原因。
(2)你从材料二、三所述的信息中得出了什么重要结论?
(3)根据材料四,分析目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积极变化。
(4)两岸关系多次遭遇“寒流”,但总能迎来“春暖花开”。这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答案
 (1)变化:由战争对抗状态转向协商交流。原因:大陆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的政策。
(2)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两岸关系的状态密切(直接)相关。
(3)“台独”势力受到沉重的打击,两岸交流加强。
(4)海峡两岸局势的缓和、稳定有利于台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尽管“台独”势力仍然存在,但其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两岸关系的和平、友好发展是历史潮流,不可遏止。
解析
本题以海峡两岸的关系为主线,将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阐明“两岸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个道理。第(1)题,要抓住“政策方面的原因”这个落脚点,结合材料信息,得出承认“一
个中国”的原则,这是正确处理两岸关系的根本前提。第(2)题是一道典型的历史感悟类试题。首先要释读材料信息,从材料二、三中得出信息: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就有利于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其发展。然后进行概括、总结。第(3)题,直接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即可。第(4)题,要从两岸关系的必然走向中得出结论,围绕题问中“两岸关系多次遭遇‘寒流’,但总能迎来‘春暖花开”’这个“结局”进行分析,进而深入理解其实质。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87年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为了解决两岸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成立了海协会(大陆)和海基会(台湾)。两会在1992年香】;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救灾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自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日备案(注:不祥之气);二日除孽;三日救荒;四日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粜;六日出贷;七日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日缓征;九日通商;十日劝输;十有一日兴土筑;十有二日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摘自《清朝文献通考》
材料四  “中国政府在短时间内动员巨大的力量投入赈灾.这是其他任何制度所不能比拟的:中国制度所具有的动员能力不仅来自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动员,而且也来自于自下而上的社会自发的动员。”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中国政府2008年应对汶川大地震救灾工作的评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是如何进行抗震救灾的。
(4)从上述材料的救灾措施中你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条约中,涉及既割地又赔款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沦陷区的经济发展总方针是 ( )
A.实现“共存共荣”“经济提携”B.满足不断扩大的侵略战争的需要
C.变沦陷区经济为日本垄断资本的附庸D.断绝国民政府的财政来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民主党派,建立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是
A.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B.九三学社、中国农工民主党
C.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同盟
D.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促进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此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主张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试结合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对这一过程加以叙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