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材料一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二 据报道,吕秀莲在当选台湾政权副总统那一天,即对外表示,台湾和大陆“在血缘方面,在历史上是远亲,在地理上是近邻”,“台湾,中国,一边一国”。不久,吕秀莲接受香港一家无线电视台的专访,不仅重弹其“无亲近邻”老调,更顽固声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海峡两岸是“两个华人国家。”
材料三 据《中国外交》记载,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160多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都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为建交先决条件的,而且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构想。这一构想的运用成功
地解决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一、二,指出他们的根本分歧。
(3)近代史上,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台湾?
(4)你认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
答案
(1)“一国两制”。使中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得以成功解决。
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否承认一个中国)。
英、法、美、日
(4)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
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
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解析
此题三段材料围绕“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及阻碍台湾
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时事热点。考查学生对有关
台湾问题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准确提炼材料有效信息,进行比较、归纳、综合
等方面的能力。第一问注意分析材料内容“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就不难得出“一国两制”。第二问从吕秀莲说台湾和中国是“两个华人国家。”可以得出,第三问侵略过台湾的国家,要引导学生回忆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华示意图,可知道英、法曾侵略过台湾。第四问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  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是如何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和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的?据此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
A.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遗留问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6年5月24日,长沙市民王先生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近期逐步开始实施的南水北调计划中,东线调水计划的取水点正是隋朝一段运河的南端终点,这段运河是(  )
A.江南河B.通济渠C.邗沟D.永济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佛教为纽带,中国和天竺的交往大大加强。被译为梵文介绍到天竺的中国古代著作是 (  )
A.《道德经》 B.《论语》C.《诗经》D.《楚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