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汉武帝为了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A.①②③ B....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汉武帝为了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汉武帝的崇儒举措,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项均是正确答案,而④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故答案选A项。
点评:儒家思想起源于我国春秋晚期,为孔子所创,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享受特殊礼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直至今日,复兴国学的内容中儒家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核心考点
试题【汉武帝为了确立儒学的独尊地位,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学兴盛A.①②③ B.】;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B.隋唐C.北宋D.南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2分)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中“理性”与材料一中“天理”有何区别?(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在反封建的主张和作用方面有何异同?(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评论说,20世纪 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
“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
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
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右图漫画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荀子B.墨子C.韩非子D.老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