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新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新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的欧洲文明,仅仅是以现在人类的智慧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而已。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即使处于野蛮状态或是还处于半开化地位,如果想使本国文明进步,就必须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议论的标准,且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史观?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作者的这种观点?(5分)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期,以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为代表的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全球史观就是载着读者登上月球,观察地球的全貌或‘一个整体’的世界。这个整体并非‘世界上各种文明的总和’,而是专指那些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和运动,人类历史上那些互相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事件及运动,从而把人们的视野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带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使人们更关注整个人类,而非局限于东方人或西方人。”
(2)  站在材料二的史学观角度,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6分)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3)以19世纪下半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向“现代化”进程迈进的?
答案
(1)“欧洲中心论”或“西欧中心史观”。(1)作者的认识片面扩大欧洲文明的作用,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看待欧洲文明的作用。既要看到欧洲文明的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也不应该否定其他地区文明对人类的影响。(4分)
(2)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经济的巨大发展,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也促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欧美通过殖民扩张,把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传播到亚、非、拉地区,使得整个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随着亚非拉日益成为欧美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也最终形成。(6分)
(3)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政治:维新变法,推行资产阶级改革;思想:向西方学习、维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全球史观为基本的史学范式,一方面指出了近代以来在全球史研究方面的一些错误观念,另一方面又利用全球史观考查了近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影响。第(1)题,运用以上理论加以批驳。第(2)题,要从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逐项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前期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题,也要以全球史观为统领,从新时期国内和国际形势两个方面分析背景。
点评:常考的史观主要有唯物史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全球化史观是站在全球的立场上分析问题的史观;唯物史观强调的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代化史观站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政治经济发展变革等角度思考为主;文明史观强调文明是多元的,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应该是相互包容学习的。
核心考点
试题【从“西欧中心史观”到“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世界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入新起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19世纪中期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说:“现在】;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10年1月31日,纪念周恩来总理座谈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主席台正中央一幅长8米、宽4米的总理巨幅相片格外醒目。图为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中)及周秉德的两个双胞胎孙子。下列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是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小明在阅读《周恩来外交文选》时看到这样一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最有可能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
A.亚非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布雷顿森林会议D.第26届联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选出的550名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363名.占总人数的66%;2234名州(市)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1275名,占总人数的57.07%;l6069名县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9963名,占总人数的62%:41175名乡(镇)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30744名,占总人数的74.67%。以上选举结果的意义不包括
A.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表明新疆有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障了当地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
D.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雅典民主整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利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五: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的缺陷。(2分)
(2)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3分)
(3)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五中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2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你的启示。(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6分)
材料二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5分)
材料三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3分)
材料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依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