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
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
观点一: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
态度:我同意“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3分)
论证:①黑奴贸易给欧洲带来巨额财富,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殖民扩张与掠夺,给欧洲带去了大量的资金和原料,促使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③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④工业革命后,列强加紧殖民扩张,为欧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与原料产地。(8分)
总之,西方的掠夺使大量的财富流入西方,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的积累,所以我同意“掠夺在前,发展在后,掠夺促进西方崛起”的观点。(1分)
观点二: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
态度:我同意“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3分)
论证:政治: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思想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英国17世纪就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经济: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荷兰、英国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促进海外贸易发展。
科技:文艺复兴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是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8分)
总之,西方由于自身的内部发展,为掠夺奠定了基础,所以我同意“发展在前,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观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本题需要注意到,基于文明发展的特点既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统一的特点,不同文明具有自己独特发展道路,但文明以交流形式多样化进行双向交流,所以世界文明应归功于各地文明交融。在文明交流中由于各地特殊的环境差异,文明的差别扩大,如西欧崛起在近代文明交流中地位突出。第一种观点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世界文明的特点与交流特点,没有全球史观。第二种观点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论述西欧崛起的原因和地位,相对客观。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俾斯麦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奥地利希望统一德意志由他来领导,把普鲁士并于自己的领导之下,所以奥地利会阻碍德意志的统一;法国不希望德国的统一,自己的邻国的强大,阻碍自己在欧洲大陆的称霸,影响自己在欧洲的地位;英国不愿破坏欧洲大陆的均势,它要确保大陆政策在欧洲的安全。所以,明白这种形势的俾斯麦,积极地运用外交手段,斡旋于列强之中。三次王朝战争的实施、进行,就是俾斯麦灵活外交的体现。
——摘选自郭细林《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
材料二 俾斯麦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认为基督教国家向自己的工人伸出援助之手是十分正常的,解决社会问题是国家的责任。他说:“政府必须掌握这件事,不是作为慈善事业,而是有义务去提供点儿帮助。”同时,德国的社会保险立法的成功与俾斯麦高超的政治艺术有关。俾斯麦清醒地看到德国社会民主党放弃了动员工人群众进行社会革命的主张,多数工人支持社会主义不是为了信仰,而是他们不满意社会现状。俾斯麦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把工人的利益和国家对于社会安定的需要捆绑在一起,使工人认同国家主义。
——摘选自《英德不同社会保障传统形成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统一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俾斯麦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的? (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进行社会保险立法的背景和目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儒家箴言
A.说明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B.说明法律制度是解决统治问题的根本
C.体现了“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
D.体现了关爱百姓的民本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代书法家笪重光所著《书筏》:“将欲顺之,必故逆之;将欲落之,必故起之;将欲转之,必故折之……将欲行之,必故停之。书亦逆数焉。”其书法理论体现了
A.儒家的中庸思想B.道家的辩证观点
C.法家的变革思想D.墨家的尚贤精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中世纪,自然灾害、疾病和饥饿时常降落到人们的头上,现实的苦难与关于“上帝之博爱”的说教严重冲突。因此近代技术革命承担了表现上帝之博爱的责任,正因为如此,“技术的革新常常被看作是基督教复兴的组成部分,其原因恰恰是技术革新减轻了手工劳动的沉重负担。”这说明
A.教会对科学研究的肯定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进步
B.中世纪的科学研究受到了宗教的排斥和鄙视
C.归于上帝的荣耀成为当时技术革命的主要动机
D.基督教的复兴运动是近代技术革新的重要前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
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中国原有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C.耕织分离改变了资源流向和配置
D.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侵略加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