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为纯民族革命的代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为纯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孙中山《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
材料二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权。”
——孙中山《太平天国战史序》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政治纲领》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对待太平天国运动是一种什么态度?(2分)扼要指出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3分)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似点。(2分)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在吸取太平天国运动教训的基础上又是如何推动中国革命前进的。(6分)
答案

(1)态度:肯定态度。(2分)原因:反对满清贵族统治的需要。(2分)
(2)失败原因:没有建立现代政体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3分)
(3)相似点:都主张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2分)推动的体现:提出了民权主义的要求;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各2分,共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可见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肯定态度,原因是孙中山希望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2)材料二中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太平天国运动是单纯的民族革命,只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而没有实行民权主义,没有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等权利。
(3)材料二中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材料三三民主义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两场运动都主张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同之处是三民主义还提出了民权、民生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等权利;通过核定地价实现国民共享。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为纯民族革命的代表,】;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竹枝词中,不能反映晚清时期新的社会风尚的是(   )
A.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B.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
C.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
D.十三行畔搬洋货,如看波斯进宝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图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此资料可以证明南优二号技术推广的成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B.此资料可以佐证当时农业生产受“左”倾思想影响的史实
C.此资料报道的早稻产量过高,是虚假的,因此不具有史料价值
D.作为一手史料,可以研究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87年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两极格局瓦解,美日争锋
C.美日在贸易领域展开激烈争夺D.日本实力大增,挑战美国霸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