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地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地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依据所学可知,二者都是坚持土地公有制;后者适应了当时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后者是小农经济,前者超越了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前者农民没有自主的经营权,后者由较大的自主经营权。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所以故应选B。
核心考点
试题【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地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我们必须抛弃自己的幻觉,即某个特定的国家、文明和宗教,原因恰好属于我们自身,便把它当成中心并以为它比其他文明要优越。”对这一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文明成果B.历史研究没有固定的中心
C.历史研究要不断创新D.世界上没有优越的文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不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A.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B.士可杀不可辱
C.士志于道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知识,有知识就有德性。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德性的根据在于“良知”,良知是是非善恶的标准。以下评述准确的是
A.都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B.都坚持德性在政治活动中的关键性
C.都遵循逻辑在理论体系中的建构性D.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英国,自耕农即独立小农直到1750年才消亡。在法国,直到19世纪后半期,小农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在美国,独立的自由小农创造了“美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这些史实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B.小农经济助推现代化发展
C.工业革命打击了小农经济D.各国小农经济本质上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类与大地母亲》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看看部分目录: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A.断代史 整体史观B.编年史 文明史观
C.编年史 社会史观D.国别史 生态史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