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二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贫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和四川等一些农村开始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一年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苏联依然陷于物质短缺的困顿,人们开始找寻改变现状的新途径。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孙中山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3分)
(3)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果。(4分)
答案
(1)认识: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1分)
没有实现。(1分)因为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不能走向富强,所以民生问题就不可能解决)。(1分)
(2)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致数千万人处在贫困当中。(1分)
解决: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缓解失业现象: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失业保险和救济制度。(任两点4分)
(3)中国: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改革推动政治改革,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分);
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政治改革为主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孙中山思想。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建设之首要在民生。”一句回答。第二小问,结合“1924年”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回答。第(2)问考查三十年代美国经济。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出现的时间背景回答,此时美国出现了经济危机,社会矛盾尖锐,人民失业。第二小问,罗斯福新政回答。第(3)问考查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和苏联的经济发展回答。此时期中国方面国内实行了改革开放。苏联进行了戈尔巴乔夫改革。
点评:孙中山不管是在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中都十分的强调民生,把它提到革命指导思想的高度,虽然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留下了高贵的精神遗产。美国在29年经济危机中,面临着严重的民生问题,罗斯福新政对此进行了积极的干预,关注弱势群体和民众的生活。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苏联也不得不关注民生,进行了戈尔巴乔夫改革。
核心考点
试题【古今中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的工作作风的是
A.“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B.“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C.“玉米能够使农庄像***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D.“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对上述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评价历史人物要立足于现实
B.历史人物只有在成为历史后才可以评判
C.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只有经历较长时间才更为客观
D.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一定要遵循一分为二的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D.普京执政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南安一中学生小张在阅读《苏联兴亡史》一书中,其中有一阶段书中是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请问这一阶段是指(  )
A.1925—1953年 B.1954—1964年 C.1965—1982年D.1982—1991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各强国当时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排名,表明了世界工业均势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对此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186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7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日本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德国
A.美国始终处于世界工业领先的地位     B.法国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业生产状态
C.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超过英国     D.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跃居世界第二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