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但是,张培刚先生后来反思认为:兰格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所谓的官僚主义,庞大的国家机器如何克服官僚主义;第二个是激励,那么庞大的系统,激励机制在什么地方,每个人干事情的动力就在什么地方。一开始可能由于热情,可是时间久了就出问题了。事实证明,苏联模式在1960年代以后就慢慢不行了,和这两点是有关系的。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之间,到底是谁影响了谁,现在也没有说清楚。有人认为,罗斯福受凯恩斯的影响,罗斯福甚至和凯恩斯讨论过;也有人认为凯恩斯是受新政的影响,因为新政在先。
材料三 凯恩斯主义现在比较流行,已摧毁了很多国家潜在增长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这可能是个不幸的事情。从过去五十年来看,历次的危机,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自然想到应让政府来拯救危机,而且都是简单地用政府扩大开支的办法刺激总需求。好像是有一定效果,实际它带来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要多得多,这对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后遗症。因为你过度开支,产生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债务。欧洲很多国家的债务实际是永远无法还清的,以至于经济潜力完全被透支了
——上述材料摘编自《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张培刚先生对苏联模式的反思?(12分)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计划经济思想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方法方面的异同点?(4分)
(3)你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点?(9分)
答案

(1)反思:①张先生认为苏联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存在官僚主义,二是缺乏激励机制。(4分)②苏联模式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通过政府计划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和管理生产,否定了市场的作用;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导致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缺乏创新。(4分)③苏联模式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容易滋生平均主义和特权思想,不利于生产者劳动积极性的发挥。(4分)
(2)①同:国家干预经济。(2分)②异:计划经济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发展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凯恩斯主义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同时,并未放弃市场经济。(2分)
(3)观点一:材料三的观点是正确的。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过多的干预了企业的经济活动,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②政府通过扩大开支刺激有效需求导致通货膨胀。③福利国家建设客观上造成“惩勤罚懒”的后果,造成政府财政紧张。(9分)
观点二:材料三的观点是片面的。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在经济生活中要有所作为,克服盲目竞争对经济的破坏。②适度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③福利国家的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9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有用信息“官僚主义”、“激励机制”,说明张培刚先生的反思集中在两个方面:苏联如何克服官僚主义和如何进行机制奖励,并且要从体制上简要分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长官意志和个人独断、激励机制的缺失等对苏联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归纳苏联计划经济思想和凯尔斯主义出现的不同点,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二者的不同点在于:苏联依靠行政手段而排斥市场活动;美国强化政府干预而未放弃市场经济。
(3)首先从材料三中归纳出核心观点,即凯尔斯主义的实行将会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灾难,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主张,即赞成还是反对,然后结合所学内容寻找相关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即可;如果赞成则主要列举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如果反对则主要列举凯恩斯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30到1940年代,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 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在本世纪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1993年出版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程》,1999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经济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归纳这种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2分)
(2)材料中的“结构性矛盾”在“20世纪给美国为首的国家带来强烈的影响”是什么?(2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4分)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是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的?(2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4分)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各有哪些主要表现?(4分)
(4)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对你有何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对此“新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A.国内工业化建设正在推行B.农业经济受到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农民对这一转变充满期许D.农庄的集约化经营显著提高生产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战前)苏联的工业已经迅速向前发展,因为政府提取了大约40%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相比之下,美国只提取了大约20%的国民收入。”材料强调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有效实施B.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斯大林体制促进了苏联工业化的进程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巨大成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
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D.推行义务交售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