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面包、香肠、火腿、牛奶、糖果点心,那里一批小褂、绒裤、布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商业也活跃了起来。
——据瞿秋白1920年12月到1922年12月在苏俄考察的记载
【材料二】 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据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1)据材料一,指出苏俄社会状况“改观”的表现。苏俄社会状况的改观与哪一政策的实施相关?(6分)
(2)材料二中记者问罗斯福是否“社会主义者”的原因是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6分)
(3)苏俄和美国的政策调整,对我们今天的改革与建设有何重大启示?(4分)
答案
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
(2)原因: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措施。(4分)
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2分)
(3)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要把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说明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说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联系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记者问罗斯福是否“社会主义者”的原因是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3)苏俄和美国的政策调整,说明经济政策不能一成不变,要适时调整等。
点评:从内容上看,材料解析题通常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就提供的材料中有关历史现象发问,常用提问词,如“是什么”、“是怎样”等;第二类是为揭示各材料内在的本质特征而问,常用提问词有“为什么”、“原因何在”、“表明什么”、“说明什么”;第三类论述式,常用提问词,“评述”“概述”等,具有一定的定向、定量性和开放性。近几年高考试卷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趋势,而设问数量上逐渐减少,表明命题者对考生答案的要求更具有开放性和分层次评分的趋势。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年(1922年),社会景况顿然改观。街市上人山人海,农家妇女、老人、工人、学生……种种色色人簇拥在一处。这里一批白】;主要考察你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 | B.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 |
C.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材料一 “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
(1)材料一中,“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为什么这条道路行不通?据材料一,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哪里?(4分)
材料二 在30年代的时候,他实行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中的“他”所开创的“新模式”“新”在哪里?有什么历史影响?(6分)
材料三
(3)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材料三的两幅图片说明“新时代”“新”在哪里?图片中两种新事物的出现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经济发展的认识。(2分)
A.满足了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
B.为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
C.帮助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 |
D.是苏俄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
材料一 我国极大多数农民都经营着细小的个体经济,我们把我们拟定的共产主义社会纲领中可以实现的东西先建立起来,这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广大农民的常规,……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
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
——《政府对农业的“哺育”——浅析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材料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选自《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为纠正这一错误,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的背景是什么?针对民众的“抗议”和“戒心”,你如何理解“限额耕种”的积极作用?(4分)
(3)依据材料三从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性。(4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市场经济体制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 D.社会主义工业化 |
最新试题
- 12010年是五四运动91周年,下列最能体现该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废除二十一条”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2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 已略去)实验,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的产物。 (1)写出装置
- 3【排忧解难】个子矮小、性格内向、在小学学习效率不是很好的小童进入中学后,很是羡慕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能跟男生女生打成一片,
- 4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A.热量更充足B.降水量更大C.光照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
- 5分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结起来。(1)A(1,4)、B(2,2)、C(1,
-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cos80°,sin80°),B(cos20°,sin20°), |AB|的值是[
- 7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属于①减少人自身的易损性 ②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减少易损性 ③工程措施减少易损程度 ④
- 8你认为下列实验测量数据不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某盐溶液8.5mLB.用pH试纸测定某河水的pH为6.24
- 9面对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混合动力汽车应运而生。所谓混合动力汽车,是指拥有两种不同动力源(如燃油发动机和电力发动机)
-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热门考点
- 1北斋雨后① 文 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
-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被还原为低价态的氮的化合物C.铵盐受热
- 3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的最简单方法是A.测三瓶气体的密度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瓶中C.闻三瓶气体的气味D
- 4世界上人口可分为三大种族:__________人种、__________人种和__________人种。
- 5【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6不定项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B.普朗克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
- 7在直角坐标系中,C(2,3),C"(﹣4,3),C""(2,1),D(﹣4,1),A(0,a),B(a,O)(a>0).
- 8如图,在△ABC中,AB=5,AC=4,BC=3,经过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B、CA分别相交于点E、F,则线段EF
- 9He divided the sweets ____the children who were divided____
- 10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两点:(1)变化的______产生电场;(2)变化的______产生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