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敬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万万余人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中国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大梦唤醒”后掀起救亡运动,其基本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只有这两位(德、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故唐虞以前为胚胎时代,殷周之际为乳哺时代,由孔子而至于今为童子时代,逐渐发达,而今乃始将入成童以上少年之界焉。”梁启超在20世纪前后这样描述中国历史是为了

[     ]

A.宣传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B.为中国政治变革提供学术理论支撑
C.说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曲折前进
D.说明中国历史发展如同人的自然成长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此处梁启超批评了我国的传统史学的缺点是

[     ]

A.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
B.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
C.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
D.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自勉》中说“献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誓起民权移旧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当思我,举国犹狂欲语谁?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材料中“誓起民权移旧俗”的含义是

[     ]

A.设议院,定宪法
B.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封建专制
C.兴民权,易旧俗
D.实现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观察下面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梁启超和《变法通议》

陈独秀和《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