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人称西方人为“夷”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心态,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经一步加深了对自己的不足和西方的优势认识,把夷务转称为洋务,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以小见大,从对西方称谓的变化体现中国人向西方不断学习的历程。
核心考点
试题【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史学界对他的褒贬不一。有史学家指出,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B.缔结《马关条约》以结束中日战争
C.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D.甲午战争中竭力维护北洋舰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凡谈时务、讲西学者,无分朝野,皆不出“中体西用”一途。……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摘自陈旭麓《论中体西用》
  材料二 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民众之所公举,即为民众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中庸注·礼运注》
  材料三 《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他们津津乐道于科学、民主、科技、不可知论、实用主义、自由主义、议会制度和个人主义。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回答:
小题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倡导“肄习西学,兼讲中学”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6分)
小题2:材料二中康有为阐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从中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3:材料三对传统思想的态度与材料一、二有何不同?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6分)
小题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的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道: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对有清一代学术概括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光)咸(丰)以降之学新。”导致清代学术走向“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B.西学东渐为中学注入新的活力
C.日益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D.经世致用成为学术发展的主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B.曾国藩李鸿章
C.康有为梁启超D.张謇荣宗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