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面对失业恐慌的种种危害,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坚守“堵”源与疏导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面对失业恐慌的种种危害,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坚守“堵”源与疏导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运用多种手段促进社会再就业工程的构建,安置社会上失业与无业的闲散人员。南京国民政府凭借政权的力量,在继承传统的救济失业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国家治理失业的方法,并诉诸于法理层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发起了应对失业的社会运动。这种以国家为主导,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的运动,改变了昔日社会民间势力为之奔走呼号、国家则持观望态度的尴尬局面。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协作下,增强了社会吸纳无业或失业人员的能力,为失业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解决失业问题透视》
材料二 建国初期社会保障的相关法规
时 间
法   规
1950年
政务院颁布带有失业保障性质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
1950年
内务部颁布《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1951年
政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
1952年
政务院批准发布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
1955年
政务院颁布《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1956年
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保护条例(草案)》
1957年
卫生部制定《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治理失业的尝试,哪些是值得借鉴的?(4分)
(2)据材料二,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工作。(8分)
(3)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可以从“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分)
答案

(1)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作用;继承传统的失业救济方式、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进行相关立法;“堵源”与安置结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标本兼治。(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2)社会保障立法涉及失业就济、就医、养老、生育、伤亡抚恤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我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2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调动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分)但社会保障的面太窄,主要局限于国家工作人员;(2分)社会保障的内容有限,未涉及住房、教育等方面。(2分)(其他评价只要言之有理也可给2分,如主要为职能部门颁布的法规,并非国家立法机构制定。但此问总分不得超过8分)
(3)尽力扩大社会保障面和保障内容,同时避免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太大影响经济建设。(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治理失业的措施:“采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坚守“堵”源与疏导的原则”;“凭借政权的力量”;“在继承传统的救济失业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国家治理失业的方法”;“诉诸于法理层面”;“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标本兼治的方法”等。
(2)该问考查考生对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全面、一分为二地评价。对于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保障制度,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作用,又要认识其局限性。
(3)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这一制度使穷人受惠不少,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社会稳定;但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助长了惰性,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既要扩大社会保障面和保障内容,又要避免加重财政支出影响经济建设。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面对失业恐慌的种种危害,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治理失业的措施,坚守“堵”源与疏导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业人数的增加,同时】;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李克强总理曾经在安徽小岗村插队当过知青。下列有关小岗村的说法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村民们在大队集体生产集体吃饭 
②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给解放军送粮食
③村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大踏步建设家园
④一村民在土墙上刷“北上北上,打回东北老家”的标语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 物价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局势等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1992—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4分)1992—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就是苏联率先实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我国发展工业化的成功措施及影响。(4分)
材料二 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钢产量
535
1866
667
粮食产量
3900
2870
3200
(2)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真正干起来是1980年。81、82、83这三年,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84年重点转入城市改革。”他进而号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4分)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1年12月至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是为了  [     ]
A、解决民主革命遗留问题
B、对工商业者进行守法经营教育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开展整风运动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