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交相辉映,共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交相辉映,共同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希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绸就已经输往希腊,希腊人民曾给中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丝之国”。在中国,发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家喻户晓,丰富多彩的希腊神话广为流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希腊船东率先冲破封锁,给中国人民运送了急需的物资和设备,对新中国的发展给予了宝贵支持。
——摘自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发表的演讲
材料二 《南京条约》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事实上它成为中国与欧洲“掠夺成性的蛮夷”的关系的基础。(菲利浦·约瑟夫:《列强对华外交》)近代与中国订立不平等条约国家总共有23个,它们是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俄国、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瑞士、尼泊尔、丹麦、葡萄牙、瑞挪共同体、瑞典、秘鲁、墨西哥、刚果、挪威、巴西、卢森堡。(侯中军《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关于评判标准的初步探讨》)
材料三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就赫德关于购买轮船的建议提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曾国藩全集》)“窃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曾文正公手写日记》,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李鸿章在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五日致曾国藩的信中表示决心)“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李鸿章:《上曾相》,《李文忠公全集》)。“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机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                     (丁日昌:《代李伯相上总署论制造火器书》)。
材料四 中欧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也走过曲折的道路。以1975年中欧建交为标志,双方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逐步进入成熟、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政治上,双方关系先后经历建设性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三次飞跃。经济上,欧盟是中国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投资来源地,并且连续6年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跃升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文化上,双方交流互动日益频繁。现在,双方互为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 摘自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发表的演讲
回答:
(1)写出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以雅典为例)在政治上的主要特征,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根据材料一、二的有关内容,概述历史上的中希关系。(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派在对待西方近代文明上前后认识的变化。(2分)
(3)试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各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材料二、三内容的认识。(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从中欧文明交流中获益最多的是哪一方面(请说出理由)?(2分)
答案
(1)中华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然经济;(2分)希腊文明:民主政治;商品经济。(2分)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人民彼此崇敬,希腊没有侵略中国(或“没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给予帮助。(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2)先是中国人自己仿造,后是引进外国技术产品。(2分)
(3)这些不平等条约客观上迫使中国逐步向近代化(或“政治民主化”)迈进;洋务派的这些认识有利于工业文明的开启。(2分)
(4)可以是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任意一个方面,但要说出理由,没有理由或理由牵强不得分。(2分。如“引进外国技术产品,从洋务时代到当代中国,欧洲是中国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再如“经济方面,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和西方交相辉映,共同】;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下列哪项内容体现了这一主张 
A.购买外国武器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军事工业D.重用外国人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作者所持的观点是:
A.革命史观B.全球史观C.现代化史观D.社会史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这里的“新陈代谢”是指(   )
A.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B.统治阶级内部觉醒出现“变局论”
C.西学东渐之风日益盛行D.中国经济逐渐沦为资本主义附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中国产生的新经济因素是 (   )
①洋务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近代民用工业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④外资在华设立的企业   
A.①③B.①②③C.③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0分)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进入近代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洋务派、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在交通便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沿江沿海地区开设工厂,在这些地区涌现出一批近代城市,开始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之旅。上海在1843年只有23万人,至1880年突破100万人;武汉1840年前约20万人,到清末已达80万人。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张之洞试图通过对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状况进行改革,用建工厂、修建铁路的具体“实业”来使落后的中国逐渐强盛起来,以抵御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他创办的汉阳铁厂是我国第一个近代大型钢铁工厂。也是当时远东第一流的钢铁联合企业;1896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他先后主持修筑芦汉铁路、粤汉铁路,1906年又议修汉川铁路。此外,他还创设自强方言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整饬和改进商业和金融业,从而奠定了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基础。
——《洋务运动重臣——张之洞》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近代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及其分布特点。(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武汉等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近代政治上产生的积极影响,请用一例重要史实予以说明。(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张之洞追赶时代潮流的主要做法及其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