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
题目
题型:0115 模拟题难度:来源: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麟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有什么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辛亥革命更以暴力推倒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入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柑代意识。随着帝制的取消,附生于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等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清国巨命领袖孙中山"——“身材纤细、体形矮小,具育学者风度”。多少年来他一直都是滞清王朝统治者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某个时候开始,他的头颅就磷大清政府重金悬赏,然而他却能一次次逃脱大清政府编织的追捕网,并且悄无声息地周滞世界,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指望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的梦想,建立一个共和制的新中国”。  ——摘自1911年10月14日的《纽约时报》
(3)《纽约时报》记者对孙中山革命持什么态度?你从材料三中获得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2)政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扫除了与帝制相关的各种丑恶制度;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态度:赞赏;感悟:孙中山先生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革命宣传,为建立民主富强的国家进行不懈的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核心考点
试题【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行。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而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儿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 孙中山先生的这段演讲可以看出其革命的核心目的是

[     ]

A、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B、结束帝国主义压迫
C、建立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联俄联共实现共同富裕
题型:0108 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题型:0108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扩大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0112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     ]
A、同属资产阶级领导
B、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C、皆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D、同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题型:吉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
A、抗争摆脱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逐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题型:山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