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共和政体是“空洞的”主要原因...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共和政体是“空洞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并未完全掌握政权,民主制度不能真正实行
B.完全搬照美国,不符合中国国情
C.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阻挠
D.君主制度在中国依然存在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共和政体是空洞的”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国家实权依然掌握在北洋军阀手中,北洋军阀借共和名义仍旧推行专制统治,而民族资产阶级并未真正掌握政权,民主制度在中国不能真正实行,答案选A,B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就其考查的意图而言是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尽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但依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社会思想文化仍旧未能肃清封建余毒的残害,更未来唤醒广大底层民众的真正觉醒。
核心考点
试题【美国一位权威人士对辛亥革命的失败做了生动的描写“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共和政体是“空洞的”主要原因】;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11年11月2日《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据此可知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是
A.能够调和矛盾,建立君主立宪B.可以挽救危亡,实现民主共和
C.可以取悦外国,获得支持协助D.能够打击满族,消除满汉矛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0年度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乞丐、车夫、学生、赌徒、戏班主……不惧清政府和港英政府的双重高压,在香港中环浴血拼搏,保护孙中山的故事。以这一历史场景,下列各种分析最正确的是(  )
A.孙中山闹革命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
B.当时的人们已越来越不满清王朝的统治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被所有中国人接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 (mot.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说国民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这主要表现在(    )
A.革命任务上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