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
材料三: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
材料四: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我们作为国会议员,必须放弃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协助建设一个和平的国际社会。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材料五: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小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5分)
小题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5分)
小题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2分)
小题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日本众议院1995年6月9日的《终战决议》为什么是错误的?(4分)
小题5: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2分)
答案
小题1:目的:加强与唐朝的政治联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2分)因素:唐朝统一强盛,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对外采取较为开放的政策;日本当时落后、政府民间都重视向先进国家学习;中日之间海上交通技术的改善。(3分回答其中3个要点即可。)
小题2:中日甲午战争;(2分) 不知有罪、天皇号召、国民效忠(3分)
小题3: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历史提供了有力资料。(2分)
小题4:决议连谢罪、道歉、发动侵略战争的字样都不肯写上,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决议使用“种种行为”和“所有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决议鼓吹放弃“对这场战争的不同观点,吸取教训”,以历史观和战争观为歪曲历史辩解。(4分)
小题5:中日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分)
解析
小题1:可从落后与先进的角度说明日本派使节来唐的目的,即为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与先进文化,分析推动因素时可从当时唐朝的对外政策、日本政府的重视、交通的便利条件等角度分析说明;
小题2:由旅顺血案可判断该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可结合材料三中的“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等信息加以说明;
小题3:从研究日本侵华的事实提供了证据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小题4:从材料中没有出现对侵略战争的认识等字眼进行说明,是为侵略历史的歪曲的角度分析说明;
小题5:可从双方敌对历史的结束、两国的关系发展、对亚洲与世界和平事业的贡献角度说明。
核心考点
试题【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2006年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侵略者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第二次鸦片战争 |
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 ②隐含了一些苦衷
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 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A.鸦片战争后 | B.太平天国运动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A割让台湾 B巨额赔偿 C开放通商口岸 D办厂特权
材料一:据说他在《马关条约》签字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也正是因为马关签约的强烈刺激,李鸿章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两年后他出使欧美各国回来,途经日本横滨,再也不愿登岸,当时需要换乘轮船,要用小船摆渡,他一看是日本船,就怎么也不肯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5岁高龄老人啊,又是在呼呼悠悠地海面上,毅然决然地蹒跚着步子,慢慢腾腾地挪过去。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材料二:李鸿章洋务运动有功,但这被之后的甲午战争的失败而抵消,甲午战败的根源,不是中国实力不够,而是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消极避战,在双方实力相当时,不是勇敢的战斗,却一味的要“保船避战”,怎么会不失败?清朝为北洋水师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北洋水师也是李鸿章的心头肉,尽管李试图“保船”,但最后,还是被日本消灭了。因此,李鸿章对日本很痛恨,这种痛恨与其说是“爱国”,不如说是对他个人资本丢失的心痛。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功劳和他的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被消灭而抵消,而后来李鸿章在“中俄密约”中的主动卖国,则证明了其为国贼。正如左宗棠对李鸿章的评价:“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 ------------天涯社区
材料三:……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搆煽,实惟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特,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 ----------李鸿章上书光绪帝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李鸿章的认识。(7分)
(2)根据材料三,针对现状,李鸿章做了哪些努力?(4分)
最新试题
- 1改错题。1. How is Jane yester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e go
- 2下列国家,被誉为“千岛之国”和“火山之国”的是[ ]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C.日本D.菲律宾
-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
- 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
- 5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①若存在x1,x2∈R,x1<x2,使f(x1)<f(x2)成立,则函数f(x)在R上单调
- 6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1)甲图中数码①代表的城市名称是______,乙图中数码②代表的城市的简称是______.(2
- 7In that traffic accident last night the man who hit five peo
- 8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每格实际面积约100平方千米
- 9 It __________ us two days to finish the work.A. cost
- 10“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词语概括过去一年国内或国际上发生的变化、人们关注的焦点。请从“霾、正能量、女汉子、曼德拉、喜
热门考点
- 1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溴水中提取溴可用植物油作萃取剂 B.用热的烧碱溶液可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
- 2Can you help me with this math problem? I _______.A.get stuc
- 3 19世纪中叶,处于落后状态的国家力求后来居上,一些国家通过资本主义改革或统一 战争的形式,为本国的资本主义
- 4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 5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情况从慢到快的是 A.气体、固体、液体 B.固体、气体、液体 C.固体、液体、气体 D.气体
- 6黄埔军校的全称是[ ]A.广州黄埔军校 B.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C.中国陆军军官学校 D.国民党广州军
- 7“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生物的生活需要
- 8【题文】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
- 9翻译。1. 不管哪边赢,他都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如图,要测一个小湖上相对两点A、B的距离,要求在AB所在直线同一侧岸上测。小明采取了以下三种方法,如图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