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材料二 :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 :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你能获得中华文明发展的哪些重要历史信息?(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态度的不同。(3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思想主张。(3分)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2分)
答案
(2)郑和: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有;加强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
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了解并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学习并实践西方“长技”,反对外国侵略,探索救国道路。(3分)
(3)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革命)。(3分)
(4)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任答其中2点)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10分)中华文明经历了一个不断吸引世界各地文明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主要考察你对近代科学技术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张衡 | B.徐光启 | C.沈括 | D.贾思勰 |
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 |
B.丝绸在古代发明中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范围最远 |
C.造纸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巨大 |
D.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 |
材料二:李善兰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曾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9卷,完成了明末徐光启、利玛窦未竟之业。
傅兰雅是英国传教士,1861年来华。先在北京同文馆、上海英华学堂任教,后入江南制造局译书馆为译员,在那里工作了28年之久,独译或合译的西书共有129部,并参与创办上海格致书院,主编《格致汇编》,致力于普及科技知识。 1896年,傅兰雅辞去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职务、受聘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汉学教授之后,还为江南制造局再译成西书14部。
材料三: 最早的中文报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于1815年于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此后,传教士和外国商人在中国陆陆续续创办了许多中外文报刊,如《上海新报》、《万国公报》、《申报》、《新闻报》等,都比较有名。在西人的影响下,中国人也开始办报。早期国人自办的报刊,如汉口的《昭文新报》、上海的《汇录》、《新报》等。
材料四:清咸丰三年(1853)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官府和土豪,欺压人民,强奸妇女,无恶不作。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次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材料五: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象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传教士受教会派遣,要将自己在中国内地的所见所闻汇报回国去。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荣振华、方立中、耿昇《16-20世纪入华天主教传教士列传》
问题:(25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中期开始的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后来中断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传教士在近代中西交往过程中的作用?(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西学东渐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是怎样看待传教士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5分)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统计表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统计表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并结合表中第三阶段的相关知识,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政策性因索。(5分)
材料二 冯如(1884年1月12曰-1912年8月25曰),广东人。他是中国最早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的人并提出航空救国主张,被美国报纸赞为“东方莱特”。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1912年8月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失亊殉职,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追授陆军少将军衔,遗体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塞,被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2)据材料二,你如何评价冯如?(3分)
材料三1950年,旅美科学家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1955年,在新中国的外交斡旋下,钱学森终于沖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国外评论家指出,“钱学森的归来,使红色中国妁‘两烊一星’提前了 20年”。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阻止钱学森回归祖国的原因。(2分)
材料四中国进行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然而,中国在开展了 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认为无论是在研制队伍、经验方面,还是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方面搞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 一达。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1992年,中国政府批准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栽人飞船顺利升空。
——摘编自《中国航天大亊记》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5)据材料和上述分析,近代以来我国在航天航空方面的探索有何重大意义?(2分)
最新试题
- 1不定项选择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发生干涉时( )A.某一点如果是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相遇,经过半个周期,在这一点则是第一列波
- 2一只电饭锅工作时每分钟电流做功30000J,也就是说,每分钟电能转化为______J的______能,此电饭锅的功率为_
- 3下列关于科学史的叙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B.法拉第发明了白炽电灯C.道尔顿测定了空气中氧气
- 4【题文】设集合,,则A.B.C.D.
- 5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6的点表示的数是( )。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报道,读10本学校推荐的名著并通过考试,可以得到两个学分——这是
- 7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请注意问题后的字数要求)。Hope is actually something
- 8下列各组图形必相似的是( )A.任意两个等腰三角形B.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有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C.两边为4和5的
- 9如图甲所示,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磁感应强度B=2T的匀强磁场以虚线MN为左边界,MN的左侧有一质量m=0.1kg,bc边长
- 10读图,从中可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A.黄河流域比长江流域分布更多
热门考点
- 1可证明次氯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A.次氯酸可与强碱反应 B.次氯酸有漂白性C.次氯酸钙可与碳酸反应生成次氯酸
-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着人类迅速步人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的是 [ ]A、改良蒸汽机B、内燃机 C、远洋轮船
- 3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A.B.C.D.
- 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清政府同西方资本
- 5幂函数(m∈Z)的图象如下图所示,则m的值为[ ]A.-1<m<4 B.0或2 C.1或3D.0,1,2或3
- 6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
- 7已知甲和I、L、M均为常见的单质,I在常温下为气体,L、M为金属;气体K的水溶液显碱性;A是由前20号元素组成的阴阳离子
- 8如图e1,e2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向量a+b+c可表示为( )A.3e1-2e2B.-3e1-3e2C.3e1+2e
- 9(8分)有位化学教师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请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定量样品
- 10“盘庚迁殷”的说法依据的是《史记》的内容,而最近的考古发掘显示:殷墟甲骨的最早年代却是在盘庚之后隔了两王的武丁时期,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