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转引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1871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4月颁布宪法,君主立宪政体确立。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民主成份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俾斯麦的进攻。……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06年底,孙中山着眼于中国的实际国情,设计出“五权宪法”:“因为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单纯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方法,就往往会使那些有口才的人在选民中间运动,以占有其地位,而那些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
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从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司法权独立,裁判官吏的纠察权反而隶属于其他机关之下,这是不恰当的。“
──孙中山著《与该鲁学尼等的谈话》
材料四  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瓦解了。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钟之成《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
1991年4月20日某重要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说:“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材料一是王安石就青苗法的哪一方面进行的说明?(2分)并概括其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关于对“德国政治制度民主化”评价的观点,(2分)并加以论证。(4分)
(3)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理论来源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为什么要增设“考试权”和“纠察权”。(4分)它给我们有何启示?(2分)
(4)材料四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5)综上所述,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4分)
答案
(1)收取利息方面;(2分)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缓解财政困难。(每点2分,共4分)
(2)观点:德国的政治制度民主化程度较高。(2分)
论证:普选产生的国会享有立法权,对帝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反对党有活动自由并对执政者能起一定牵制作用;德意志帝国有新闻、结社、言论等自由。(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
(3)三权分立;(2分)保证人才选拔、官吏任用的公平与公正;加强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每点2分,共4分)为建立有效的选拔人才和政府监督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国内,对坚持改革产生了质疑。(每点2分,共4分)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点2分,共4分)
(5)本题采取分层赋分:
第一层次:(0分)所给答案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1—2分)能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主题,但未进行论证;
第三层:(3—4分) 能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主题,并能就此进行必要的论证。 
主题:变革与社会进步(发展)
论证:从变革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证。例如:变革,去除弊端,促进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的进步、发展,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一步变革。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取息是不得已的,”可知,是有关利息方面的,由“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可知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
(2)根据“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民主成份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可知作者不趁人德意志民主不是假民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依据是“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
(3)三权分立较容易得出。由“因为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可知增加考试权必要;由“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从”可知要增加纠察权。启示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学习西方不能照搬照抄要变通等。
(4))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较容易得出。国内面对一系列困惑,邓小平及时进行了南方谈话,解决了人们思想上的一些谜团,政府及时召开了十四大,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主题应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证。两者关系式相互的,互相依存的,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各出社会弊病,反过来,社会进步和发展了又会进一步为改革开辟道路,有利于改革全方位的进行,以及改革效果的显现。
核心考点
试题【(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主要考察你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883年,德国帝国议会通过了第一部国家社会保障立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行了《意外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在柏林发起第一届国际劳工保护会议等等,这些都走在世界前列。这些现象能说明
A.德国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B.福利社会在19世纪末已经成熟
C.社会主义运动推动法制化D.德国现代化以政府为主导力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浓厚的军事色彩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D.专制独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首相。
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
③他在就任首相后的首次演讲中即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④德国的统一确实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最大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