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中国 | B.美国 | C.德国 | D.英国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图中的“B”曲线代表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德国D.英国】;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男子居于家庭中的主导地位 |
B.男子的事业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 |
C.家庭主妇的职能增加了 |
D.省力的家用设备和廉价的佣人减少减轻了家庭主妇的家务负担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③ | |
(16分)纵观15~20世纪,在人类历史经历的重大转变过程中,大致有五次发展机遇,但对中国和西方却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前后,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工业文明的曙光,但中、西方发展状况迥异。到17、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取得长足发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正沐浴在“康乾盛世”的余晖中,西方却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工业革命。 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材料三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后来在回顾党的历史的时候多次说过:“一九五七年后,‘左’的思想开始抬头,逐渐占据了上风。”这主要是指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和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到庐山会议“反右倾”再到八届十中全会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错误。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五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文选》(1985年3月4日) 材料六 “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 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文选》(1988年6月3日) 材料七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l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种“长足发展”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主要表现。(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当时的中国没能发生同样的变革?(3分) (3)材料三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是通过哪些条件连成一体的?(2分) (4)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推进到电气时代,这给世界各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而进行的主要活动。(2分) (5)20世纪50至70年代,新科技革命使西方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而中国 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频频出现失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频频出 现失误的主要原因。(2分) (6)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为抓住这一机遇,这一时期的中国政府在坚持对内深化改革的同时,在对外开放方面作出过哪些重大的战略决策?(3分) (7)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2分) | ||||
下列图片说明了
|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但在19世纪,我们就看见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W.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发明与应用的关系。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加以说明。(各举一个实例) (3)上述材料对你有何重要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