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启蒙运动 > (26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6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4)谈谈你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4分)
答案

(1)因素:中国的商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来华的欧洲旅行家、传教士或商人;启蒙思想家涉及中国的作品。(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现象:闭关锁国政策;官僚腐败;天朝上国的观念;中国人的某些习俗和信仰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
原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共同抗击日军;中国抗战有力支持了美国;中国政府的亲美政策;抗战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优良品质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形象:莫斯科的“傀儡”;忘恩负义的“侵略者”。(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背景:美苏冷战;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等。(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按以下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美国人的中国观是不断变化的。(2分,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
第二层次:美国人的中国观变化的原因不主要取决于中国,更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现实需要。(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三层次:对美国人的中国观进行简要评价。比如,美国人的中国观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片面性。(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提供的时间线索,再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征,即可简要说出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的现象。
根据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反馈的关键信息,最符合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和所学的二战进程,即可说明此时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首先应该根据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即可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根据题目提供的时间是朝鲜战争,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即可说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4)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可以从纵向时间轴的角度得出结论,或者对其进行客观性、全面性的评价均可。该类题,建议学生一定要动手去写,不要空着,只要写了内容,老师会酌情给分,否则一定是零分。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主要考察你对启蒙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崔卫平:能向我们读者概括谈谈,当我们谈论启蒙时,是谈论什么吗?
陆碧娜:谈论启蒙(启蒙思想)就是谈论对权力的批判,是对于权力的理性批判。启蒙不是一个方案,启蒙是一个提问题的方法,一个特殊的手段和角度,尤其是提出政治的问题。你总是可以看到事情明显地受到利益主导,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种种利益,但是启蒙对此采取始终不渝的批评态度。因此,启蒙不意味着曾经发生的,而是始终活跃的一个东西。启蒙不是单单属于某个历史阶段,而是超越历史时期的。
——摘自《南方周末》(2013年1月17日)《访陆碧娜教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启蒙不是单单属于某个历史阶段,而是超越历史时期的”这一观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伏尔泰对儒学的上述评价
A.真实客观B.正确妥当C.带有主观意图D.脱离当时实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编辑工作开始之前,狄德罗就坚决主张不让政府部门参与此项工作。他发出这样的宣言:“汇集世界上分散的各种知识,向现时同我们一起活着的人们阐述它们的普遍体系,并将此书之于我们的后人……让我们的子弟因为更有知识,从而更有道德,也更幸福,使我们与世长辞时无愧于人的称号……”从早上六点到下午两点,狄德罗关在上了三道锁的房内,对任何人都不开门,他像个苦役犯那样编写《百科全书》。
——安德烈·比利《狄德罗传》
材料二 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于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1)结合材料一、二,分别说明《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编撰方式各是什么。(6分)
(2)《百科全书》和《四库全书》在历史上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6分)说明了什么问题?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55 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一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一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卢梭说:“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体现他主张
A.通过分权制衡以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人民的主人”和“人民的办事员”永远对立
C.“受托人”只要服从就不需要社会契约
D.官吏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