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启蒙运动 > (28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欧美的文明,只在物质的一方面,不在其它的政治各方面。
——孙中山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各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8分)
(2)在孙中山之前,中国持与材料二中孙中山相似看法的还有哪些人?简要分析这些人误读西方文化的原因。如果要反驳孙中山的观点,你可以提供哪些论据?(9分)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7分)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4分)
答案

(1)17—18世纪:中国农耕文明发达。(2分)
19世纪: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2分)
近年来:①中国威胁论。
②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③中国成为西方强有力的竞争者。
④中国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抵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分)
(2)洋务派。(1分)
原因:①洋务派属于地主阶级,反对民主政治。
②洋务派是专制制度的受益者。
③洋务派的教育背景是传统文化。
④洋务派对西方仍缺乏全面认识。(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
论据:①西方近代建立代议制民主,使人类进入法治时代,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
②西方近代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类的思想。(4分)
(3)背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2分)
不是。(1分)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文革中民主法制遭严重破坏;思想僵化。(4分)
是。(1分)生活方式简单,资源消耗少;人们崇尚节俭。(4分)
(4)广泛交流、深入交流,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等。(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归纳,17~18世纪中国龙之所以伟大源于传统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19世纪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年来可以从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与西方各领域的竞争加剧,西方渲染中国威胁论等角度分析。
(2)孙中山的观点是西方优于我们的是物质文明,而不是政治文明,联系所学可知与他主张相近的是洋务派;原因可以从洋务派的阶级属性,传统思想观念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对西方文明认识的局限性等角度分析;论据可以从西方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如代议制民主的建立等。
(3)第一小问注意审题1970年代,不是1970年,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式问题,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是,可以从环保主义者的角度,结合材料可以从生活方式,资源消耗,节俭等角度思考,如选择不是,可以从文革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
(3)综合以上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从广泛、深入交流来增进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尊重多样文明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广泛交流、深入交流,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言之成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28分)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主要考察你对启蒙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表反映出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事件
意义
地理大发现
视野开阔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思想
宗教改革
否定教会权威
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达尔文进化论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教会影响力减低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纪》,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关。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丁刚《西方人误读的中国》
就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这是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在引用这一资料研究伏尔泰思想时,需要注意的有
①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            ②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③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④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马克思之前,所有重大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发生在西方。但在20世纪,所有重大革命都发生在第三世界(落后国家):1917年——俄国、1949年——中国……。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失败,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
——以上材料均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在西方国家的眼中一直是一个弱小国家,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
(1)材料一所指“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其共同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是自古希腊以来哪一思想的发展?(4分)
(2)材料一所述20世纪“重大革命”与“马克思之前的革命”有何不同?你是否同意“20世纪90年代……1917年以来在第三世界建立的新的革命政权相继垮台”的观点?陈述理由。(8分)
(3)据材料二,“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最近30年的发展颠覆了这个形象”,这个“形象”是什么意思?结合所学,概述民国成立后的前十年之间,为“扭转这一形象”所做的主要努力。(8分)
(4)综合上述,指出“中国最近30年的发展”的突出表现,并阐释该发展的原因。 (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是指
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