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他把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即“人欲”,看作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绝不能灭人欲以求天理,禁欲、窒欲都是阻碍人性发展的。在这种主张之下的教育,就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满足人们的***,要推己及人,要节欲而反对灭欲。
----据李中经《论王船山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福州船政局在1873年第一期合同期满后,解聘了大批洋人,大部分技术工作由船政学堂毕业的中国技术人员担任,以后又在留学生魏翰、郑清濂等人的组织领导下不断实现了技术上的进步。再如新式海军的高级军官大多是留学归来的专门人才。参加甲午黄海海战的北洋水师12艘舰船的管带,全部都是新式学堂毕业生。……清政府的许多外交官是同文馆或广言方馆的毕业生。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为4222所,学生9万余人;1909年学堂总数猛增为52346所,学生达156万人。其中仅武汉地区,就有一两万人。……1900年全国留日学生不过百多人,1901年后,留日学生激增,1903年就达1300多人,到1906年前后,又增至8000余人。
----据董守义等编著《中国近代史教程》整理
材料四 全国科学大会后不久,4月至5月间,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全体代表讨论了《1978至1985年全国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草案)》,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修改意见(讨论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在全国恢复和增设55所普通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批准各高等院校都恢复了原有职称,并分批进行了提升和确定教师职称的工作。
----摘自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夫之教育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所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洋务派举办近代教育的特点和作用。(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政治原因,并分析其主要后果。(6分)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新时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5)你对我国当今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何建议?(2分)
答案
(1)特点:重视人性的发展;欲理自然合一。(2分)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的兴起。(4分)
(2)特点:在国内创办新式学堂,也派遣留学生;为适应对外交往扩大和建设近代工业的需要,学生以学习外国语和西方科技等实用技术为主;培养多样化人才。(6分)作用: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国势力有一定的抵制作用。(4分)
(3)原因:清政府实行“新政”,或答“清政府推行教育改革”。(2分)如答“戊戌变法颁布了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的法令”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后果:具有新知识新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壮大,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阶级基础。(4分)
(4)背景:“文革”结束;***重新恢复工作。(4分)原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教育事业规划纲要等法规的制定;高考制度的恢复;教师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4分,回答其中两点即可)
(5)答案符合主题,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教育是对个人、民族、国家和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夫之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目标。主张“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於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4分)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天子。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主张的相同点。(2分)有人说,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主张否定帝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2分)
(2)据上述材料,指出洛克的分权学说与黄宗羲、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4分)洛克的分权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活跃与发展,并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清 《弟子规》
(1)简述材料一涉及儒家的主要思想?(3分)分析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2)结合材料二、三、四,指出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是怎样批判理学的?(3分)
这些思想批判,是在怎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萌生的?(4分)
材料五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引者注)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3)阅读材料五,结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和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说明为何“前者是中世纪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王夫之的主要观点是
A.王夫之反对以古非今,认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
B.反对孔子权威
C.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断运动的
D.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识见,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
材料四  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20世纪初,严复指出:“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产生思想自由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2分) 其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自由的观点有何不同?分析他们产生这种思想的共同经济根源。(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