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的“明清之际”“朴素唯物主义”“辩证”等有效信息可判断出是对王夫之的评价。
核心考点
试题【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时说:他“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王夫之的评价。】;主要考察你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由人治转向法治 | B.深刻批判了封建制度 |
C.建立君主立宪制 |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法制 |
材料二:卢梭提出了“公意”和“众意”两个概念,“公意”是代表全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的意见,他说“治理社会就应该完全根据这种共同的利益”,这才符合“国家创制的目的。”
——《西方民主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位思想家政治主张的共同特点。(2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位思想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能产生共同思想的原因。(2分)
材料三:阅读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表格材料
人物 编号 | 人物 | 人物速写 | 人物编号 | 人物 | 人物速写 |
① | 广东新会人,发表《变法通议》号召变法 | ⑤ |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硝烟” | ||
② | 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 ⑥ |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 ||
③ |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 ⑦ |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 ||
④ | 《新青年》的创办者 | ⑧ | 创建了“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创建安庆军械所 |
(3)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2分)
并概括这四个派别的名称及其向西方学习的态度。(4分)
A.体现了主张“众治”反对“独治”的思想 |
B.体现了主张“法治”反对“人治”的思想 |
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
D.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产生 |
A.“颠倒千万世之是非” | B.“天下为主,君为客” |
C.“经世致用” | D.“天地之化日新” |
A.认为分封制比郡县制进步 | B.认为郡县制比封国制进步 |
C.主张应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 D.反对过度地削弱地方权力 |
最新试题
- 1(11分)古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数据显示,内地基尼
- 2分解因式:=_________
- 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
- 4物理学中把 作用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 5实验室用大理石等原料制取安全无毒的杀菌剂过氧化钙。大理石的主要杂质是氧化铁,以下是提纯大理石的实验步骤(1)溶解大理石时
- 6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君主专制B.反
- 7如图所示,水平设置的三条光滑平行金属导轨a、b、c位于同一水平面上,a与b、b与c相距均为d=1m,导轨ac间横跨一质量
- 8 在“抛一枚均匀硬币”的试验中,如果现在没有硬币,则下面4个试验中不能代替这一试验的是( ).A.在一个暗箱里放上“大
- 9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 10【题文】2007年8月7日下午,“2008 我们微笑出发”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志愿者誓师大会在北京奥运大厦南广场举行。
热门考点
- 1(6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顶点均在格点上,以直线BC为对称轴作△ABC的轴对称图形,得到
- 2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
- 3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这些国家机关的职权最终来源于
- 4【题文】中国丝绸大量外销始于:A.西汉B.东汉C.元朝D.唐朝
- 5下列现象或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A、A不一致B、B不一致C、C不一致D、D不一致
- 6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2∠B,E,F分别为BC,CD的中点,连接AE、AC、AF,则图中与△ABE全等的三角
- 7(3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的实验问题。 (1)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加热物质或收集少量气体应
- 8下列常用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A.清规戒律惹是生非如释重负B.望风披靡文过饰非为国捐躯C.掉以轻心谍谍不休独辟蹊径D.
- 9法国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制宪会议的召开 B.《人权宣言》的制定及颁布 C.“热月政变” D.处死路易十六
- 10阅读理解。 Hi, I"m Wu Dong. This is my classroom. There i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