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材料反映的孔子的财富观是[    ...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材料反映的孔子的财富观是[     ]
A.重义轻利、安贫乐道
B.舍生取义,安贫乐道
C.重道轻义,乐于富贵
D.乐享贫穷,憎恶富贵
答案
A
核心考点
试题【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材料反映的孔子的财富观是[    】;主要考察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13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C.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古人对特定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下面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而立②弱冠③期颐④耄耋⑤不惑⑥花甲⑦豆蔻[     ]
A.⑦②④③⑤①⑥
B.②⑦③①⑤⑥④
C.②⑦①⑤⑥③④
D.⑦②①⑤⑥④③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表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锗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分析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荀况《荀子·性恶》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不同点,两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这种修养方法对中华民族性格形成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法国《回声报》副主编伊兹拉菜维奇所著《当中国改变世界的时候》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作者指出:19世纪是中国受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统治的世纪。书中提到:19世纪英国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给世界带来的却是殖民战争;20世纪的日本也给世界造成了灾难;现在,美国的一些做法人们也有目共睹。根据这样的逻辑,中国的发展会不会把忧患带给世界呢?(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材料四的疑问给出一个文化传统层面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儒家有一句名言:“父母在、不远游”,这个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但这个观念却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与时代潮流发生冲突,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一观念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