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 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1的主张导致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 ?如何评价该事件?
                                                                                                                                                                
(2)按照材料2的主张,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文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
                                                                                                                                                                
答案
(1)“焚书坑儒”。该事件尽管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但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发展也因此转入低潮。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扩大了儒学,推动了教育和儒学的发展,并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主要考察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侧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伸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汉书·宣帝纪》记载,“五凤四年夏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篆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由此可知 [     ]
A、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皇权的政治功能
B、司马迁的历史著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
D、汉代没有天文科学知识,导致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这三句引文表达了相似的人生追求,这种追求同下面哪一家学派或教派对人的要求是一致的: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佛教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     ]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性和发展的特征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题型:0110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