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材料三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象山先生全集》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和陆九渊的主要分歧。
                                                                                                                                                                
(4)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答案
(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要接受君王的统治(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有“道”(顺天意、天子服从天命)。
(2)状况:儒学思想受到怀疑;社会普遍崇信佛教。
(3)朱熹主张“先观后悟”;陆九渊主张“先悟后观”。
(4)特点: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学习的过程。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主要考察你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敦沫若把这一阶段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 “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 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①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②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④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2:(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 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3: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 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派别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国家大一统      
C.富国强兵
D.社会现实
题型:安徽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