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故①是真品;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推广,铁犁铧也取代了青铜犁铧;我国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所以②③④均属伪品,故选D。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西汉:中国被誉为丝国;唐朝: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明代:烧制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A.商周——铁器唐宋一陶器明清一瓷器 |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一瓷器 |
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一造船 |
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一丝织品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
B.东汉时我国的制瓷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
C.唐朝北方青瓷、南方白瓷享有盛名 |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瓷器 |
A.河北的定窑 | B.河南的汝窑 |
C.浙江的哥窑(龙泉窑) | D.江西景德镇 |
材料一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多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其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元朝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制,官府给予报酬,与此同时,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请回答:
据材料一回答,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6分)
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有什么功能?(4分)
A. A B.B C.C D.D
最新试题
-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谨庠序之教, 。(《孟子·梁
- 2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西藏各族同胞的艰苦奋斗,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居
- 3下列地方官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郡县制 ②分封制 ③行省制 ④郡国并存制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
- 4分解因式:x2-1=( )。
- 5在不等式x+2<6的解集中,正偶数是______.
- 6—Can you tell me________? —Two weeks ago.A.when you bou
- 7如图所示为多用电表电阻挡的原理图,表头内阻为Rg,调零电阻为R,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8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C.
- 9--Oh! I came in a hurry and forgot to bring food.--Never min
- 10纯电动概念车E1是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若E1概念车的总质量为920kg,在16s内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即27.
热门考点
- 1狗性别决定方式与人基本相同。狗的体细胞中有38对染色体,其卵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A37对+XX
- 2已知函数f(x)=sin2x+3cos2x(1)求函数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3)
- 3将一个四棱锥的每个顶点染上种颜色,并使每一条棱的两端点异色,若只有五种颜色可供使用,则不同的染色方法总数为( )A
- 4如8所示,两根非常靠近且相互垂直的长直导线,当通上如8所示方向上电流时,两电流各自产生的磁场在导线平面内的哪些区域内方向
- 5根据上句完成下句,且使上下两句意思一致,每空一词。 1. —Could you help me? —Certainly.
- 6若a-2+|b-3|=0,则a+b-5=______.若3x=6,则x=______.
- 7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b相交于P,若a∥c,则b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
- 8点A(1,6)在双曲线y=kx上,则k=______.
- 9若空间两点A(1,2,x)、B(2,3x+1,x-2)之间的距离为5,则x的值为______.
- 10已知数列(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