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从技术上看,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6分) 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技术上看,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6分)
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紝,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参,此其分事也。”
材料三   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加到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针对材料二、三,同学甲、乙两人分析研究。
(2)对于材料二:甲同学说:古代农民太辛苦,可是这种经营方式却能在封建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为什么? 乙同学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总结,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其组织答案。
①从经济结构上看:                                                   (2分)
②从 地 位 上 看:                                                   (2分)
③从国家政策上看:                                                   (2分)
(3)对于材料三:甲同学认为,人口膨胀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
④请你以乙同学的身份对甲同学的分析进行评论。(4分)
⑤对于材料中垦殖和利用土地的做法,甲、乙同学经过热烈讨论,最终达到了共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甲、乙同学的讨论作出结论。(4分)
答案
(1)不同:图②所示农具与图①农具相比,结构更加合理,回转灵活,能够调节犁耕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够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2分)
认识:①农具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不断改进农具,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②农具的改进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古代农耕文明的重要成就。(其它言之有理均可得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
(2)①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较为稳定。 ②小农是国家赋税主要承担者,国家保护。 ③重农抑商。(6分)
(3)④评论:甲的分析有些偏颇。人口增多是导致垦荒的重要因素,但土地兼并、生产力的发展也是导致大规模垦荒的重要因素。(4分)
⑤结论: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生产,促进了社会经济繁荣,解决了粮食问题。但大规模开荒又破坏了生态环境。(4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从技术上看,两种农具有何不同?据此谈谈你对中国农具不断改进的认识。(6分) 材料二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措施有利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有
①重农政策     ②兴修水利     ③轻徭薄赋     ④编写农书指导生产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统计,自上古至隋朝见于记载的88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72件,华南仅占16件。而唐代见于记载的212件水利工程中,华北占101件,华南占111件。这说明唐代
A.南方水利技术超过北方B.南方农业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D.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材料三 《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五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2分)材料一认为这些措施导致了什么现象的出现?(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其所反映的生产方式的特点。(3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1分)
(4)据材料四,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2分)为什么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2分)
(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原因有哪些?(2分)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农耕技术发展缓慢的根源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古以来,兴修水利就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图片,概括汉代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的特点;(2分)结合所学,说明与形成这种特点相关的经济与科技因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
A.铁器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