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一记载可以说明神农氏的贡献是A.农业B.祭祀C.中医D.教育...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一记载可以说明神农氏的贡献是
A.农业B.祭祀C.中医D.教育

答案
A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周易.系辞》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一记载可以说明神农氏的贡献是A.农业B.祭祀C.中医D.教育】;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0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2分)“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4分)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6分)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 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试述古代东方文明的历史价值和共同特征。(1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征的正确表述是
①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农业的耕作方式由集体劳作过渡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②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形成;
③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琅琊石刻上作如下宣告:“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B.秦朝实行土地国有制
C.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国有制
D.秦朝实行的是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战略机遇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崛起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近代前夜的中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言:“从未有一个民族,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对即将面临的世界风暴如此缺乏了解。”
材料二   100年前的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
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材料三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失败、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时代兴起,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新的战略机遇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世界风暴”在思想领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指出此核心内容产生的社会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人“面对未来竟如此自信”的原因及后果(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40—1949年中国失去的“发展机遇”和“近代中国的首要任务”分别是什么?(3分)
(4)目前我国该如何应对“可以大有作为的新的战略机遇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