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这一“动态机制”A.保证了监查部门的独立性B.有利于防止监察机构腐败C.完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这一“动态机制”
A.保证了监查部门的独立性B.有利于防止监察机构腐败
C.完善了民意的舆论监督D.破除了官官相护的陋习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所谓的“动态机制”即为不定时的,监察官员交叉考查和监督,这保证了监察的有效性,又可以防止监察官员和地方官员的勾结,所以能有效的防止监察机构的腐败,所以选D
核心考点
试题【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这一“动态机制”A.保证了监查部门的独立性B.有利于防止监察机构腐败C.完善】;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人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阅世篇》卷八)。……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四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2分)“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进一步促进英国现代化进程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代为皇帝掌管“诏狱”(由皇帝亲自断案的重大刑狱)的锦衣卫,设在洪武门的内右侧,而国家正式司法机构三法司设在较远的皇城西北。这实质上表明(  )
A.司法审判权力的提升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0分)
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殖十市七镇。这一趋势并不限于吴江一县……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43万余磅。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例如嘉湖地区的丝织业市镇与太仓、松江地区的棉织业市镇……随着濮院镇的兴起,其附近农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从而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基本特征。(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的具体表现。(8分)
材料二:纵观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明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已出现带动整个国家向市场机制转换的倾向。在几乎封闭的专制统治下,其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能把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选自郝均、周边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梦的产生与世界历史是紧密联系着的。所以,没有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就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就没有天朝梦想的破灭,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1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
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D.法贵简当,通俗易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锺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二 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章炳麟改名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显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1)一句话概括汉、唐、宋丞相职权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罢丞相”之举措对君臣关系、决策机制、政体转型的影响。(8分)
(2)结合所学二,分别列举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的主要政治观点。分析谭嗣同等人推崇这三位明末思想家的主要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