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 | B.西汉实行征辟制 |
C.唐朝实行科举制 | D.宋朝设谏议制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古代中国各朝代都建立一套选官用人制度,以补充官僚队伍,下列不属于选官制度是A.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B.西汉实行征辟制C.唐朝实行科举制D.宋朝设谏议制】;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
B.它使门第不高的地主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与政权 |
C.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并有效地笼络了人才 |
D.是为了打击魏晋以来形成的士族制度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
A.同年出生的举人或进士 | B.同年为官的各级官员 |
C.同年考中的举人或进士 | D.同乡的举人或进士 |
A.科举制 | B.宗法制 | C.三省六部制 | D.察举制 |
①刺史制 ②通判 ③三省六部制 ④军机处设置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有人认为唐朝中央机构的制度设计为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提供了历史借鉴。你认为二者存在的本质差别是什么(9分)?
(2)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控制尚书省的原因及采取的做法(6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唐代相权的发展趋势(2分)。
最新试题
- 1图中a 、b 、c 、d 四处水电站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位于河流交汇处
- 2早 春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
-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C.硫在空气中燃
-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5月4日B、1919年7月1日C
- 5一化学小组为了测定某铜矿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该铜矿样品30g于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
- 619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当时与这些变化相关的( )①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②外国
- 7认真品读《诉肺腑》中节摘段落,根据所学知识补写出其余两处的分析内容。每空不超过20个字(4分)(黛玉)不想刚进来,正听见
- 8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市与黑、吉、辽三省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
- 9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镜,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镜.(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 10观察下列各式:1×2×3×4+1=52=(12+3×1+1)2,2×3×4×5+1=112=(22+3×2+1)2,3×
热门考点
- 1人生最为宝贵的阶段是[ ]A.婴幼儿时期B.童年时期C.青少年时期D.中年时期
- 2下列各式中,一定能成立的是( )A.B.C.=x-1D.
- 3等差数列{an}中,a10<0,a11>0,且|a10|<|a11|,Sn为其前n项之和,则[
- 4在武汉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各中小学积极开展远离艾滋、创建平安校园系列活动:举办健康防护知识讲座,严格检验入校的外来人员,
- 5(1)求证:若x>0,则ln(1+x)>x1+x;(2)若a,b>0求证:lna-lnb≥1-ba.
- 6Rather than _________ on a crowded bus, he always prefers __
- 7A、B、C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邻,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原子的电子层相同,B、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8____ the dog barking fiercely, away____.A.To hear; fleeing t
- 9如右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着一重物(不与稀硫酸反应),若向稀硫酸中投入一定量的锌粒,则一段时间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0下列句子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