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丞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朝、宋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6分)
(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2分)
答案
(1)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朝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8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3)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因为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6分)
(4)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对知识的梳理、识记和理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一对重要矛盾就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秦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丞相为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汉武帝改革官制,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权力;隋唐设三省六部制, 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体现了皇权的加强;北宋在宰相下增设参政知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 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军权,设三司使分割财权,把宰相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元朝 设中书省,置右、左丞相,行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另设枢密使、御史台、宣政院分掌军事、 监察和宗教事务;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永乐朝设内阁,实行“票拟”;清朝设军机处,丞相制 残余荡然无存,反映出皇权已达到顶峰。从变化之中看到,皇帝对相权分割、削弱,一步步把各种 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从而有效地实行君主专制。
(2)根据题干“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可知是指相权对皇权构成了威胁,结合所学,从封建君主的角度,其根本目的一般都是巩固统治,强化权力。
(3)此类问题首先表明自己对该观点的态度,即“是”或“否”,然后阐述理由,本问的关键在于辩证的分析明朝内阁制的地位和作用。关于内阁的性质,历来存在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内阁是皇帝的辅政机构;另有一种意见认为,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内阁是兼具秘书型、顾问型和学术型等职能特点的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构。教材采用大多数学者所赞同的观点,认为明代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即秘书机构。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旨意。因此,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权不同于相权,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4)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思想主张主要表现在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根据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其反对废除丞相制,因为此后君主专制在强化的同时日益腐朽衰落。
点评:做材料解析题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一般是以教材为依托,一是教材的内容,一是教材的观点。我们反对照搬教材,要求忠实于材料;也反对脱离教材,一味地自由地发挥。一是材料与教材间有以上关系,一是材料很多时候也会要求我们结合教材来思考问题。本题就能落实到教材上像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有关章节,这样很容易解答政治派别与基本思想,还有其他具体问题。因为教材上有对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基本思想的介绍与评价。在题目中有要求结合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或者什么也没说时,我们都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教材寻找正确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被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
A.汉朝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如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主父偃指出汉武帝时中央与地方间存在怎样的问题?(1分)这一问题在汉初是如何产生的?(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主父偃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其效果。(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的职能并说明隋唐时实行该制度的核心意图。(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哪两对矛盾?(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中国台湾学者认为:中国政治模式在近代之前是最“平民化”的,一方面它表现在至宋代基本上淘汰了世袭封建贵族阶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那些替皇权秩序服务的新( )
A.孝廉制度的实行B.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C.科举制度的实行D.文官体制开始建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中央设三省。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者是宰相。后来,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统治者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提高官员地位,完善中央集权
B.扩大民主,让更多人参政
C.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D.分散相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