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是以进士为士林隼逸,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成出于是。——(唐)杜佑《通典》卷15(选举三)
清代乾隆年闽大学士鄂尔泰在有人批评八股取士时说过:“非不知八股为无用,而牢笼志士,驱策美才,其术美善于此。”一“入彀”一“牢笼”、“疆策”,两者似乎并无二致,都是利用科举考试为君主服务。
——过常职《唐代反科举思潮与科举考试的利弊》
材料二 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一一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1)据材料一,指出杜佑和鄂尔泰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7分)
(2)“忠孝”观念在我国渊源流长,两宋有重大发展,20世纪初有人强烈抨击,列举这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6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新政”教育改革在教育内容、培养目标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出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8分)
(4)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6分)
答案
(1)材料一肯定了科举制对人才选拔的进步意义;材料二指出了科举制度服务于专制统治的消极作用。(3分)作用:打破垄断选拔人才,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相对公平,有利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4分,积极作用答对2个要点即可得4分。)
(2)两宋:程颢、程颐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分)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等)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3分)
(3)教育内容:以经史之学为主导,辅之以西学(或答中西并存)。(2分)
培养目标:一方面是“忠臣清官”;同时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4分)
指导思想:强调教育学生“以忠孝为本”,以西学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技能(或“中体西用”)。(2分)
(4)背景:“文革”动乱冲击到教育;各地学校一度停课,高校停止招生(或1966年废除高考):70年代仅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或“读书无用论”)。(6分,答对2点即可得6分,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文字内容,不难发现前者充分肯定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提高科举士子的美誉度作用巨大;而后者强调的是科举制仅仅在君主笼络人才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批评了其消极作用。依据所学内容可直接回答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即打破垄断选拔人才,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相对公平,有利社会稳定;加强中央集权。(2)紧扣问题要旨,问题强调的是宋代对儒家忠孝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忠孝思想的批判,依据所学找出著名代表人物即可:两宋:程颢、程颐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等)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打倒孔家店”。(3)该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依据材料内容可以直接概括出清新新政中有关教育内容,培养目的的特征即:教育内容:以经史之学为主导,辅之以西学(或答中西并存)。培养目标:一方面是“忠臣清官”;同时是从事实际事务的“通才”。(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但没有完全革除封建因素)。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4)紧扣问题中的时间因素,依据所学不难直接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背景,即“文革”动乱冲击到教育;各地学校一度停课,高校停止招生(或1966年废除高考):70年代仅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或“读书无用论”)。
核心考点
试题【(27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制度、教育内容的确定往往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社会发展的推动。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开元、天宝中】;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
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
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
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 |
A.征辟制 |
B.九品中正制 |
C.科举制 |
D.察举制 |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
材料一 经西汉一代的变化,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度增加。……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103,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15个县,也还算适宜。但是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百来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因此汉武帝在郡级政区之上设立了14部,作为监察区。首都周围诸郡由司隶校尉部所辖,其他郡国则分属13个刺史,每部设刺史1人,按六条规定监察地方长官的行为,但不管理地方行政事务。……这种以小官监察大官的制度颇为有效,郡太守都能克尽职守,奉公守法……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 自联邦宪法生效之日起,州丧失了作为主权政府的地位,仅能行使其保留权,既未让与联邦政府又未被禁止行使的各种权力。由于州的权力是与州俱生而来的,所以各州的保留权不像联邦的权力那样,被州宪法详细列述,界限十分明确,甚至使州的保留权与联邦的授予权的界限也模糊不清。……
地方政府,由州政府设置或撤销。地方政府的权力是由州政府授予的。城市的宪章由州议会颁布,并根据州议会的意志予以废除或修改。未经州议会的同意,地方政府不能采取任何新措施。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州立法机关控制市的权力开始放宽。到20世纪,新英格兰和中西部地区的某些州开始实行与地方政府分权。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三 “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等级结构管理模式而言的。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即在一个企业中,其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而扁平组织则是指当企业规模扩大时,改变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西汉和美国地方行政管理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不同原因。(16分)
(2)运用材料三相关理论评价汉代和美国的行政管理制度。(7分)
A.汉武帝初设中朝制度起到了加强专制皇权的作用 |
B.尚书省作为三省之一主要掌握政府行政之执行权 |
C.皇权的加强和相权的削弱反映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
D.相权的削弱是导致西汉后期政治腐败的重要原因 |
最新试题
- 1解方程(1)(2)
- 2家兔的胚胎在子宫内发育时,不可能从母体内获得( )A.葡萄糖B.水C.氧气D.消化液
- 3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主要发生在;A.15~18世纪B.18世纪末~19世纪初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
- 4下列海峡中,不属于两大洲的分界线的是 [ ]A、德雷克海峡 B、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 C、麦哲伦海峡 D、直布罗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
- 6下列 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B.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不安全、侵权、
- 7煤主要是( )形成的.A.古代的藻类植物B.古代的苔藓植物C.古代的木本蕨类植物D.古代的草本植物
- 8我市拥有“三江六岸”的美丽景观和丰富的水资源.为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工业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排放到河
- 9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A.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B.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C.先师
- 10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和,若,则= ( )A.1B.C.D.
热门考点
- 1下列叙述中,与鸟类产热无关的一项是 [ ]A.消化能力强 B.呼吸作用旺盛C.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强 D.羽毛保温
- 2(4分)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纯碱生产方法 ——“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其生产
- 3已知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主视图、侧视图是斜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13B.23
- 4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C.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帮助D.中国队
- 5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
- 6It was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_________ the football mat
- 7“废墟是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如果让你参观圆明园的废墟,你会去哪一城市[ ]A.上海B.北
- 8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的原子内有11个质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C
- 9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9×1018m3,但目前能被人们生产、生活利用的水只占总储量的0.77%,即约为0.0107
- 10The water was now two feet deep, making it difficult, if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