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在治国方面却有惊人的相似。
(1)“秦国”和英国“在治国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请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
材料二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2)“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它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世界文明史》
(3)英国创立的“全新的政体” 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6分)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4)“秦国”和英国的治国方针代表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政治文明。指出他们的根本不同点。(2分)
答案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
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使君主权力受到议会限制。(6分)
(2)特点: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3分)
(3)发展完善: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19世纪形成两党制;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席位,进一步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6分)
作用: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3分)
(4)秦朝:封建专制统治,实行人治;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法治。(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不难发现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其实就是秦朝,秦朝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当然包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英国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当然应该有君主立宪制、内阁制度和议会制度等。创新的政治制度给秦朝和英国都开创了新的历史局面,秦朝是中国第一个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英国一跃成为第一个世界霸主,也成为日不落帝国。
(2)“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主要特点是教材上的重要的基本知识点,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而中央的权力有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中,这就是“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主要特点。“秦国”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 的主要特点一直贯穿于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君主”和” “官僚”是两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字眼。君主就是皇帝,“官僚”必须有皇帝任命。就是后来的科举制之下的“官僚”也必须有皇帝任命。
(3)“英国创立的“全新的政体” 是如何不断发展完善的”是指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和1832年议会改革,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必须完整回答,一是权利法案,二是形成责任制内阁,三是1832年议会改革,三个事件缺一不可。因为《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责任制内阁,才使“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真正的资产阶级也就是工业资产阶级才分享政治权力。
(4)“秦国”和英国的治国方针的根本不同点也很容易回答,秦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是封建社会。而英国则恰恰相反,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英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行法治,实行民主,其实本题就是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和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不同点。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封建统治的确力量强大,而英国的君主立宪的确能确保经济建设顺畅进行。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核心考点
试题【(20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时期
郡县数
西汉
三国
西晋
隋朝
唐前期
苏南浙江
会稽郡北部31县
4郡50县
5郡70县
7郡43县
13州74县
江西
豫章郡18县
4郡51县
6郡58县
7郡19县
7州34县
福建
会稽郡南部1县
1郡9县
2郡14县
1郡5县
5州28县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材料反映甘龙的政治态度是(   )
A.趋时而变B.因循守旧C.努力进取D.无为而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
材料三 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四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赔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五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个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已经当时的国家环境作出的重大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爆发辛亥革命的外部原因。(3分)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4分)
(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此秦始皇(   )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度
B.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设立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D.推行郡县制,中央直接管辖地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 “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由此可见这主要为了说明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