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辽宁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1)该溶液与Al2O3反应后有Al3+生成,一定不会含有大量的________
(2)该溶液与Al2O3反应后有AlO2- 生成,可能含有大量的____________
Ⅱ.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了解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以下问题;
①Al(OH)3具有两性,Cu(OH)2也具有两性吗?
②Fe的+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比+3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Cu的+l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也比+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小吗?
(1)解决问题①需要用到的药品有CuSO4溶液、___________ (填字母)。
A.AlCl3溶液 B.NaOH溶液 C.稀H2SO4 D.H2O2溶液
假若Cu(OH)2具有两性,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2)为了比较Cu的+1价化合物和+2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他们取98gCu(OH)2固体,加热至800℃~1000℃时,得到黑色固体粉末,继续加热到1 000℃以上,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粉末X。冷却后称量,X的质量为72g。向X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容器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据此可推得,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2)Cl- NO3-
Ⅱ. (1)BC ; Cu(OH)2,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2)Cu2O ;高于1000℃时,Cu2O 比CuO稳定 , 在溶液中Cu2+比Cu+稳定
核心考点
试题【I.某无色溶液只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某几种:Na+、H+、Mg2+、Ag+、Cl-、OH-、HCO3- 、NO3- 。已知该溶液可与Al2O3反应,则: (1)】;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组成与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查阅资料】金属活泼性不同,其硝酸盐分解产物不同。如
2KNO32KNO2+O2↑
Cu(NO3)22CuO+2NO2↑+O2↑,4AgNO34Ag+4NO2↑+O2↑
【提出猜想】
猜想1 M(NO3)2M(NO2)2+O2↑
猜想2 2M(NO3)22MO+4NO2↑+O2↑
猜想3 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探究上述猜想,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猜想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测定气体体积应选择 ______ (填A或B);不选另一个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收集到一定量气体,为了检验收集气体的成分,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后的水里加入适量碳酸氢钠粉末,溶液中产生大量气体,说明 _______ 正确(填:猜想1、猜想2或猜想3)
(5)该小组测得两组数据:
①实验前样品质量为Wg,收集到气体体积为V L;
②实验前样品质量为Wg,完全分解后测得固体产物质量为m g;
请你选择其中一组数据,计算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 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字母)____________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
(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2Na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_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
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
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
假设3: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表格中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试剂:3 mol/L H2SO4、1 mol/L NaOH、0.01 mol/L KMnO4、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探究方案:将红色粉末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实验现象:反应后有红色固体存在;
(1)结论:红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
(2)如果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请设计实验证明之。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欲利用Fe2O3和Cu2O的混合物制取较纯净的胆矾(CuSO4·5H2O)。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
①试剂1为________,试剂2为________(填名称);
②固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③操作1为________。
2NO+2CO2CO2+N2
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和CO浓度如表:
(1)在上述条件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则反应的ΔH________0(填写“>”“<”“=”)。
(2)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
(3)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选用 更有效的催化剂
B.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 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②请在给出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表中的三个实验条件下混合气体中NO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图,并标明各条曲线的实验编号。
最新试题
- 1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国家必须[ ]①确立按劳分配,提供制度保障②增加财政
- 2已知△ABC,对△ABC进行如下的图形变换(要求: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1)如图①, 以A为旋转中心,把△ABC逆时
- 3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一句诗:“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主要表明他[ ]A、有高度的自尊B、盲目骄傲自大C、有充分的
- 4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长篇小说,作者依次是罗
- 5现有4条线段,长度分别为2cm,4cm,5cm,7cm,从中任取3条,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A.12B.13C.1
- 6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干湿球温度计,其中玻璃泡缠绕湿布的一支温度计的示数较______,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 7某同学仿照“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1)对该实验装
- 8阅读理解。 "Mum, what does it mean when someone tells you tha
- 9现有一批货物由海上从A地运往B地,已知货船的最大航行速度为50海里/小时,A地到B地的航行距离为500海里,每小时的运输
- 10请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能够构成排比句并且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境。(6分)梅花自有梅花的神韵;牡丹自有
热门考点
- 1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______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__
- 2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BOC,∠COE=90°.(1)若∠AOC=40°,求∠DOE的度数;(2)若∠AO
- 3离子方程式:CO32- + 2H2+ = CO2↑ + H2O表示 ( )A.碳酸盐和盐酸盐之间的反应B.一切碳酸盐
- 4图16为浙江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夏秋季节是浙江省台风的多发季节,从气流状况看,台风属于
- 5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室温下,向0.01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N
- 6This spring, the H7N9 virus(病毒)hit China. This brings the to
- 7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KB.NaC.AlD.Mg
- 8我们平时说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A.虹膜和角膜B.角膜和巩膜C.角膜和脉络膜D.巩膜和虹膜
- 9【深化改革开放】李***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 10___the people have become the master of their own country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