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B.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下面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 |
C.把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
D.制蒸馏水时,冷凝管内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
答案
解析
答案:A
A、不正确,固体不能直接放入容量瓶配溶液。B、叙述不严格,应先拔去上口的塞子,再将分液漏斗下面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C、正确;D、冷凝管内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下面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C.把蒸】;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将N2和过量的O2在高温或放电的条件下反应得到红棕色的气体,说明NO气体为红棕色气体 |
B.在AgNO3的溶液中加入锌粉,能置换出银,说明Ag+的还原性比Zn2+强 |
C.用干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发现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含Na+ |
D.浓硫酸放入蔗糖中,能使蔗糖碳化,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A.氢氟酸保存在用塑料盖的玻璃瓶中 | B.稀硫酸可以用铁桶贮存 |
C.氯水盛放在棕色的玻璃瓶中 | D.水玻璃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
A.SO2、Cl2、O2 | B.HCI、Cl2、CO2 |
C.SO2、O2、N2 | D.CH4、H2、CO |
A.用量热计测定中和热时,为了操作方便,可用温度计直接搅拌 |
B.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重复几次,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
C.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再依次加入适量冰醋酸、无水乙醇,再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
D.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 |
F.验证溴乙烷水解产物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充分振荡溶液、静置、待液体冷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G.向甲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紫色不能退去
最新试题
- 1听对话。根据所给问题。选择相应的图画,每段对话读两遍。1. Where have the astronauts been
- 2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 3魏格纳是从那两个洲的轮廓吻合得到启发,而开始大陆漂移说的研究( )A.亚洲与大洋州B.非洲与南美洲C.南美洲与北美洲D
- 4已知H2(g)+Cl2(g)=2HCl(g) △H= -184.6kJ·mol-1, 则反应HCl(g)=1/2H2(g
- 5食用下列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是( )A.霉变的大米B.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腌制的鱼C.使用患有猪流感的病猪肉加工的肉
- 6椭圆的一个顶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则离心率e=( )。
- 71955年亚非会议的主要特点有 ①遭到帝国主义破坏 ②与会各国不团结 ③中国起了重要作用 ④没有殖民国家参加 [
- 8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
- 9韩愈《师说》中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文中的“六艺”亦指“六经”,是在儒家经曲“五经”之外另加
- 10如果2a﹣5与﹣7互为相反数,则a=( )。
热门考点
- 1美国城市化进程经历的时间较长,大致沿着“S”形曲线阶段性上升。图中最后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减慢的原因是 [ ]A.
- 2下列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是[ ]①端午节②七夕节④重阳节④清明节⑤端午节⑥重阳节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①
- 3我国的造纸术传入印度是在[ ]A.秦B.汉C.隋D.唐
- 4下列内容属于俄国1861年改革前的社会危机的有①农奴不断起义②工人和士兵暴动此起彼伏③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武装起义④统
- 5Nobody knows ______ yesterday.A.how the accident happensB.ho
- 6若3a3bm与﹣10a3b2是同类项,则m=( )
- 7— Do you know why the teacher asks for me ? — He wants you t
- 8载流长直导线周围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kI/r,式中常量k>0,I为电流强度,r为距导线的距离。在水平长直导线MN正
- 9一元二次方程2x2-3x=1的根的情况是( )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无实数根C.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D.无法判断
- 10螟蛾是稻田的有害昆虫。一天,螟蛾们正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它们的天敌——青蛙。螟蛾甲说:“青蛙跳得高,蹦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