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长宁区模拟难度:来源:
(1)实验室将B、C、E相连后,以______、______、(填写名称)为原料可制取Cl2,为接下来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做准备.
(2)利用实验室常用方法制取氯气,将A、C、E相连,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分为两份,进行Ⅰ、Ⅱ两个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如下:
实验 序号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Ⅰ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
Ⅱ | 氯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粉末 | 有无色气 泡产生 | 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具有酸性 | |||||
(1)B、C、E相连后,应选择固体和液体不加热的方法制取氯气,如可以用次氯酸钙和浓盐酸,故答案为:次氯酸钙、浓盐酸(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2)实验室制得的氯气中有杂质气体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要进行干燥的氯气不具备漂白性的验证试验,再进行实验Ⅰ才能得到结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也能和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一定是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的酸性,故答案为:不合理;没有事先证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不合理; 制取的氯气中含有HCl气体,HCl溶于水后能与碳酸氢钠粉末反应产生气泡;(3)氯气的制取原理方程式为:MnO2+4H++2Cl-
(4)①铜和浓硝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答案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ab,再打开c,然后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故答案为:a、b;c;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中.(或其它合理的答案) | ||||||||
某学生应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X是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该实验装置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为______,合理的设计方案应在方框中添加盛有______溶液的烧杯; (4)要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A、B、C的连接顺序还可以改变为______,若将X气体通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 ||||||||
请利用下列装置及试剂组装一套装置.其流程是,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l2(不收集),后试验干燥的Cl2和潮湿的Cl2有无漂白性. (1)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向将各装置依次连接起来(填接口标号):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接______,最后接______接______.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4)C瓶中的现象是______,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以上事实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 | ||||||||
如图是探究氯气某性质的实验装置图: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氯气还是氯水具有漂白性. (2)该实验的现象是:A装置中红纸条______,B装置中红纸条______(填“褪色”或“不褪色”)实验结论是: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制得氯气通到______中干燥;实验后氯气尾气通入______ 中处理,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 ||||||||
为了探究和验证氯气的性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MnO2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研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丙中的现象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P1______P2(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 (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已知氯气与冷水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 ①你认为使有色布条退色的是什么物质?______. ②试用实验验证你的推论,写出假设、操作方法和推论. | ||||||||
如图: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湿润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则D中可以盛放足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