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原电池原理 > 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 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
题目
题型:浙江省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 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 -e-=Li+
B.充电时,Li0.8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答案
D
核心考点
试题【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 - 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的高分子材料。】;主要考察你对原电池原理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 +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题型:福建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新型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的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用作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磷酸亚铁锂(LiFePO4)新型锂离子电池的首选电极材料,它的制备方法如下:
方法一:将碳酸锂、乙酸亚铁[( CH3COO)2Fe]磷酸二氢铵按一定比例混合、充分研磨后,在800℃左右、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同时生成的乙酸及其他产物均以气体逸出。
方法二:将一定浓度的磷酸二氢铵、氯化锂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以铁棒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析出磷酸亚铁锂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在800℃左右、惰性气体氛围中煅烧制得晶态磷酸亚铁锂。在锂离子电池中,需要一种有机聚合物作为正负极之间锂离子迁移的介质,该有机聚合物的单体之一(用M表示)的结构简式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磷酸亚铁锂的过程都必须在惰性气体氛围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
(2)在方法一所发生的反应中,除生成磷酸亚铁锂、乙酸外,还有 ___ 、____、____ (填化学式)生成。
(3)在方法二中,阳极生成磷酸亚铁锂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
(4)写出M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5)已知该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阳极的磷酸亚铁锂生成磷酸铁,则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1)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时,灯泡_______(填“亮”或“不亮”,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
a.若灯泡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质溶液为NaOH(aq)时,灯泡__________(填“亮”或“不亮”, 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
a.若灯泡亮,则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2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锌能溶解在NaOH溶液中,产生H2。某同学据此设计了测定镀锌铁皮镀层厚度的实验方案,将单侧面积为S、质量为m1的镀锌铁皮与石墨用导线相连,放入6mol/L NaOH溶液中,当石墨棒上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取出铁片用水冲洗、烘干后称量,得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设锌镀层厚度为,锌的密度为,则
B.锌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锌和石墨形成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从锌流向石墨
D.当石墨不再产生气泡时,应立即取出铁皮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原理的是[     ]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成保护层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的保护层
D.铁与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ZnSO4溶液时,可使反应速率加速
题型:0104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