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用饱和Na2CO3溶...
题目
题型:姜堰市二模难度:来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B.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C.用饱和Na2CO3溶】;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电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BaSO4沉淀,可将BaSO4转化为BaCO3
D.2NO+2CO⇌2CO2+N2 的△H<0,则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某反应的焓变小于零,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盐酸溶液的pH为3.52
C.草木灰(K2CO3)是钾肥,硫酸铵是氮肥,二者混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效
D.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0,△S<0,设△H和△S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如皋市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A.低温下能自发变化
B.高温下能自发变化
C.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二甲醚(CH3OCH3)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能源,它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
Ⅰ.工业制备二甲醚的生产流程如下:

魔方格

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230~280℃)进行下列反应:
①CO(g)+2H2(g)⇌CH3OH(g)△H=-90.7kJ/mol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
③CO(g)+H2O(g)⇌CO2(g)+H2(g)△H=-41.2kJ/mol
(1)甲烷氧化可制合成气:CH4(g)+
1
2
O2(g)⇌CO(g)+2H2(g)△H=-35.6kJ/mol,该反应是______反应(填“自发”或“非自发”).
魔方格

(2)催化反应室中总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的△H=______.830℃时反应③的K=1.0,则在催化反应室中反应③的K______1.0(填“>”、“<”或“=”)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
Ⅱ.如图为绿色电源“直接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b电极是______极.
(2)a电极的反应式为______.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过程.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炭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3kJ/mol
①该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______有关;
②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个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B.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变
C.c(CO)=c(H2)    D.1 mol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 H-O键
③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s)和1mol H2O(g),一定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吸收热量akJ,则a=______131.3(填“>”、“<”或“=”);若开始时加入的是2mol C(s)和1mol H2O(g),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吸收热量为b kJ,则b______a(填“>”、“<”或“=”).
(2)将一定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
题型:湖南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H2OH2CO2
1650421.61.65
2830140.80.83
3830abcd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A.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一定为0.3×6.02×1023
B.反应MgCl2(l)=Mg(l)+Cl2(g)的△H<0△S>0
C.等浓度的系列稀溶液:①硫酸氢钠、②乙酸钠、③醋酸、④碳酸氢钠、⑤硝酸钾、⑥苯酚钠、⑦氢氧化钠、⑧硫酸,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的为⑧①③⑤②⑥④⑦
D.0.1mol•L-1Na2SO3溶液中:c(OH-)-c(H+)=2c(H2SO3)+c(HS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