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元素周期律 >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喷泉...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喷泉的是        
A. SO2和H2O                   B. CO2和NaOH溶液   
C. Cl2和H2O                    D. NO和H2O
(2)在图Ⅱ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后,能产生喷泉的是    
A. Cu与稀硫酸     B. Cu与稀硝酸      C. Al与浓硝酸     D. Fe与浓硝酸
(3)比较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Ⅰ是     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Ⅱ是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4)某学生积极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① 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答案
(1)AB    (2) B     (3) 减小; 增大
(4) ①在盛有氨气的烧瓶中出现“喷烟雾”现象  ②打开活塞c
解析

试题分析:(1)极易溶于水或气体与溶液易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图I中喷泉,A、C利用气体的溶解性形成喷泉,B中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喷泉,而D中NO不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答案为:D;(2)图Ⅱ的锥形瓶中,C、D中发生钝化,A不发生反应,只有B中生成NO,瓶内气体增多,则B可形成喷泉,故答案为:B;(3)图Ⅰ和图Ⅱ两套装置,均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图Ⅰ是减小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而图Ⅱ是增大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故答案为:减小;增大;(4)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有氨气的瓶内气压减小,HCl与氨气结合生成氯化铵,则观察到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故答案为:HCl气体进入到盛有NH3的集气瓶,产生大量的白烟;②在①操作的基础上,打开活塞c,瓶内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形成喷泉,则现象为①②两烧瓶同时产生喷泉,故答案为:打开活塞c.
核心考点
试题【喷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Ⅰ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喷泉】;主要考察你对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物质 ①NaHCO3  ②Al(OH)3 ③K2SO4 ④(NH4)2CO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只有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④D.全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物质中,因为反应条件或用量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和CO2        ②Na与O2     
③AlCl3溶液与氨水         ④Fe与稀HNO3
A.除②外B.除③外C.除②③外D.除③④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暴露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的物质是
A.小苏打B.烧碱C.FeSO4D.Na2O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二氧化硫可用于消毒杀菌和漂白纸张草帽等
C.过氧化钠、烧碱、纯碱分别属于碱性氧化物、碱、盐
D.Na、Al、Cu可以分别用热还原法、热分解法和电解冶炼法得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实验相应操作、实验现象及原因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或推论
A
铁片投入浓硫酸
无明显变化
常温下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B
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
白纸变黑
浓硫酸强氧化性导致纸张中的纤维素炭化
C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
溴水褪色
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D
湿润的PH试纸检验某气体
试纸变蓝
该气体是氨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