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河北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①热稳定性:HmD>HmC;
②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③A与B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最大,B的离子半径最小;
④A与B质子数之和是D质子数的3倍。
依据上述信息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 HmDm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2) 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能证明其还原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E的单质通入A与D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在常温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常温下,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mC溶液和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按体积比1:2混合,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该溶液的溶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
(5) 在A、B、C、E单质中,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答案
(2) S2->Cl- ;Cl2 + S2-= 2Cl-+ S↓
(3) Cl2 + 2OH-= Cl-+ ClO-+ H2O
(4) H2S+ 2OH-= S2-+ H2O ;离子键
(5) Na、S
核心考点
试题【A、B、C、D、E是位于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已知:①热稳定性:HmD>HmC;②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③A与B在同一周期,在该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最大】;主要考察你对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B、C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A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等于其基态电子层数,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snnpn,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同族元素中最大,并且高于同周期左右相邻的元素,但其单质的熔点却低于同周期左右相邻元素的单质,D的价电子结构为
3d64s2。请回答:
(1)D元素较稳定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
(2)C与A形成的最简单分子是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该分子再与A+元素结合成离子时,ACA键的键角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烃中,若要求所有的原子都有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中,则对碳原子成键轨道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金刚石晶体的一个晶胞(如图1)中,含有________个碳原子。在二氧化硅晶体的一个晶胞中,含有______个化学键。原子晶体能否形成最密堆积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_
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A、B、C、D、E是周期表中前30号元素。已知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A与C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之一是主要的温室气体;D与A同主族,其单质在同周期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熔点最高;E原子M能 层为全充满状态,且核外的未成对电子只有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该主族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根据等电子原理分析,BC2+ 中B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
(3)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与最小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晶体,其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_。
(4)+1价气态基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基态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I2,依次还有I3、I4、I5…,推测D元素的电离能突增应出现在第______电离能。
(5)A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氢化物,其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A能形成多种常见单质,在熔点最低的单质中,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数目为___________;
(6)E的基态原子有_____种形状不同的原子轨道;E2+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下图_______(填甲、乙或丙)表示的是E晶体中微粒的堆积方式。
①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②B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2;
③C元素有多种化合价,且常温下C元素的单质与某种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两种含C元素的化合物;
④B、C两种元素质子数之和是A元素质子数的4倍。
(1)写出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的单质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N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B4气态分子。C4分子结构与白磷分子结构相似,已知断裂1 mol B—B吸收167 kJ的热量,生成1 mol B≡B放出942 kJ热量。试写出由C4气态分子变成C2气态分子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常温下为易挥发的淡黄色液体,X分子为三角锥形分子,且分子里B、C两种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X遇水蒸气可形成一种常见的漂白性物质。则X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X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种元素可形成一种硬度比金刚石还大的化合物Y。在化合物Y中,A、B原子间以单键相结合,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Y晶体的熔点比金刚石熔点______(填“高”或“低”)。
(6)B2H4是一种可燃性液体,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平衡:H2B-BH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D、E代表5种元素,已知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B+和C-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D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1)A的氢化物的分子属于___________性分子。
(2)B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3)C的电负性__________硫元素的电负性。(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D的单质晶体的堆积模型名称为_____________。
(1) B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族,元素B和元素C相比,电负性较小的是_______ (写元索名称)。化合物BC2晶体与B的单质晶体属_______ (填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
(2) 写出元素C的含有10个中子的一种核素符号_______B的一种氢化物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
(3) C与D可以组成多种形式的化合物.其中D2C5能勾水反应生成物质X。写出物质X的稀溶液与过景的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的最髙价氧化物为无色液体,9. 15g该物质与足跫的水混合,得到一种稀溶液,并放出Q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根据你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问题。(共 4分)小题1:请简述美猴王炼成“火眼金睛”的故事情节。(2分)小题
- 2根据短文内容,从下框的A~F选项中选出能概括每一段主题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项A.Su
- 3两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1)甲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反应5Fe2++MnO4-+8H+=5Fe3++Mn2++4H2O可知,用酸性K
- 5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
-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有( )( )A.《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向她学习作诗之道。黛玉
- 719世纪早期欧洲独立工人运动的爆发,使人们特别是思想敏锐的作家们开始思考社会的变故。他们用锋利的笔头真实地描绘社会的众生
- 8如图,∠ABC=∠DBE=90°,若∠ABD=26°,则∠CBE=______°.
- 9书面表达。 下图描绘的是现在发生在许多高中毕业生身边的一种现象.请你根据对下面这幅漫画的理解,用英语写一篇短文,
- 10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相同斜面如图紧靠在一起,固定在水平面上,它们的竖直边长都是底边长的一半.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顶点以不
热门考点
- 1已知点是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为A.B.C. D.
-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2008年9月24日下午,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面
- 3如果把眼球比做一架照相机,请你分析照相机的镜头、光圈、暗箱壁、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球的哪个结构.
- 4①解方程3x2-2x+1=x-2;②已知a=2+3,b=2-3,求ab-ba的值.
- 5下列句中加粗的“期”字作“约定(日期)”解释的一项是A.君子于役,不知其期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不期而遇D.
- 6附加题:(1)化简:8=______;(2)方程x(x-1)=0的解为______.
- 7如图,相等两圆交于A、B两点,过B任作一直线交两圆于M、N,过M、N各引所在圆的切线相交于C,则四边形AMCN有下面关系
- 8抽查20名学生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获得如下数据(单位:次):81,73,77,79,80,78,85,80,68,90,
- 9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 10My father brought home a sailboat when I was ten, and al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