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mL,密度为2.56g/L.则:
(1)反应前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mL;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
答案
(2)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物质的量=
0.672L |
22.4L/mol |
依据化学反应质量守恒,生成物质质量=0.672L×2.56g/L=1.72g;反应的氧气质量=0.03mol×32g/mol=0.96g;所以XY2的质量=1.72g-0.96g=0.76g;
XY2的摩尔质量=
0.76g |
0.01mol |
故答案为:76g/mol.
核心考点
试题【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O2中恰好完全反应:XY2(液)+3O2(气)=XO2(气)+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为672mL,】;主要考察你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已知原C中的气体是单一气体,它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2)将反应后C筒内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减少一半,则与水反应前C中的气体是______,理由是______.
(3)若实验开始前A、C中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况)分别为1.40L和2.24L,且A中的气体经过B管后,B管增重了1.40g。经计算和推理可判定A中的气体是______,其质量为______g.(不必写出计算和推理过程)
求:
(1)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2)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3)在反应后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理论上可得多少克AgCl沉淀?(不考虑浓盐酸的挥发、氯气与水的反应)
A.RCl | B.RCl2 | C.RCl3 | D.RCl |
(1)理论上能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氯气多少体积?
(2)将反应后剩余的溶液过滤,再将滤液用水稀释至500ml,则稀释后的溶液中MnCl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①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最少为______升;
③产生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升;
④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
最新试题
- 1设f(x)=log3x(x>0)3x,(x<0),则f[f(-3)]等于( )A.3B.-3C.13D.-1
- 2校运会就要开始了。我和邻居小张都报了400米项目,预赛结果表明:他是我得冠军的最大的竞争对手。怎样才能取得第一名呢?我知
- 3.The newspapers in my hometown don’t contain as many colorfu
- 4—How long will you graduate from senior middle school?—It wi
- 5常温下,对下列各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H3COONa溶液中:c(OH-)=c(H+)+c(CH3COOH)B
-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箪食壶浆(shí) 饮食起居(shí) 斗转参横(shēn) 参差
- 7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
- 8长江沿江地带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①土地荒漠化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 9某反恐小组的拆弹专家在拆除恐怖分子设置在飞机上的定时爆炸装置。如图所示,为使爆炸装置停止工作,应剪断线________(
- 10利用一副三角板画角很方便,但是只能画一些特殊的角,下列答案中不能利用一副三角板画的角是( )A.15°B.60°C.1
热门考点
- 1The young actor has broken his marriage faith with his wife
- 2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
- 3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4,高为6,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B.C.D.
- 4若关于x的方程无解,求k的值.
- 5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一家媒体就“你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分别对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外来务
- 6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是______,具有______、______、等功能.
- 7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的趣好局面,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
- 8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约为2kW,则它可能是( )A.电风扇B.电视机C.空调器D.电冰箱
- 9如图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向右运动,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为4N
- 10按提示默写小题1: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小题2: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