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S2-的结构示意图: |
B.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
C.CO2的比例模型: |
D.氨气分子的结构式: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A中S2-的核电苛数写错,应该是16,错误; B正确;C.CO2的比例模型中碳原子半径要大于氧原子,错误; D.氨气分子的结构式:,错误。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S2-的结构示意图:B.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C.CO2的比例模型:D.氨气分子的结构式:】;主要考察你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碳原子最外层电子云有三种不同的伸展方向 |
B.CCl4的比例模型 |
C.氮分子的结构式:N≡N: |
D.溴化铵的电子式: |
A.硝酸钠 | B.硝酸亚铁 | C.硝酸铵 | D.硝酸铜 |
完成下列填空:
(1)酸性条件下,NaNO2溶液只能将 I-氧化为I2,同时生成NO。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 。
(2)氯气、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等都是常用的强氧化剂,但工业上氧化卤水中I-选择了价格并不便宜的亚硝酸钠,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3)反应②发生时,溶液底部有紫黑色的固体生成,有时溶液上方产生紫色的气体。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所以,反应②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
(4)流程中,碘元素经过了I2→I-、IO3-→I2的变化过程,这样反复的原因是 。
(5)流程中用到的NaHSO3溶液显弱酸性。是因为该溶液中存在以下的平衡:
①HSO3– + H2OH2SO3 + OH– 和 ② (写出离子方程式)
向0.1mol/L的NaHSO3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回答问题:
a.加入少量金属Na,平衡①如何移动? 溶液的pH如何变化?
b.加入氨水至中性,则式子:c(Na+) = c(SO32–)+ c(HSO3–)+ c(H2SO3)>c(H+) = c(OH–),是否正确 ,解释原因 。
A.MnO2 → Mn2+ | B.SO2 → SO32- |
C.Cl2 → HCl | D.PCl3 → PCl5 |
A.一定被氧化 | B.一定被还原 |
C.既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 D.以上都不是 |
最新试题
- 1已知集合,,。(Ⅰ)求,;(Ⅱ)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 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今年六月份的全县中学生数学竞赛,每个月对他们的学习水平进行一次测验,如图是两人赛前5次
- 3食品安全关乎民生。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包装的 ( )①保质期 ②包装图案
- 4填入下列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_____
- 5根据所给的提示,完成句子。每空一词,含缩略词。小题1:Hua Yu received an e-mail last We
- 6宗教改革使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因为宗教改革宣传A.“因信称义”B.“人是万物的尺度”C.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
- 7它“使人们的认识由低速领域扩大到高速领域,由宏观领域延伸到宇宙领域,人们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空间和物质的运动相互依赖
- 8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①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是时代进步的要求 ③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④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我
- 9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2)火车
- 10物质的鉴别是重要的化学实验,下列可鉴别NaCl溶液与稀盐酸方法是______A.用硝酸银溶液鉴别B.用酚酞试液鉴别C.用
热门考点
- 1石灰氮(CaCN2)是一种绿色的农药和化肥,可用作除草剂、***菌剂、***虫剂和棉花脱叶剂,其可由CaC2(离子化合物)与N2
- 2阅读理解。 Outside her shabby cottage, old Mrs. Tailor was ha
- 3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
- 4与如图所示的三视图对应的几何体是 [ ]A.B.C.D.
- 5如右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时,发现电压表V1、V2示数变化的绝对值分别
- 6已知集合A={x|-1≤x≤2},B={x|x<1},则A∩(∁RB)=______.
- 7北京望京小区、西单大街、亦庄经济开发区分别属于[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商业
- 8发生煤气泄露有人中毒,当时切不可 [ ]A.打开门窗通风B.撤离中毒者进行救护 C.点火或打开电灯照明D.关闭煤
- 9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中国与欧盟双边会议已机制化;中美就共同肩负全球责任达成共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继续发
- 10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