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回答题。
【小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a碰撞挤压 b张裂作用 c生长边界 d消亡边界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小题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a碰撞挤压 b张裂作用 c生长边界 d消亡边界
A.ac | B.bc |
C.ad | D.bd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
B.日本地震的发展 |
C.青藏高原的隆起 |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
答案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实验中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由此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为张裂作用,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东非裂谷带的形成。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板块的边界类型,与部分典型地貌形态的成因。
【知识小结】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基本面貌(重、难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2.板块边界与地貌
(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如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试题分析:
【小题1】实验中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由此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为张裂作用,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
【小题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东非裂谷带的形成。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
考点:本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对应知识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板块的边界类型,与部分典型地貌形态的成因。
【知识小结】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基本面貌(重、难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2.板块边界与地貌
(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如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回答题。【小题1】】;主要考察你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按成因分类,与石英岩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花岗岩 | B.大理岩 | C.石英岩 | D.玄武岩 |
【题文】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 岩、c是 岩、d是 岩。(3分)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阁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4分)
① 固结成岩
② 上升冷却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变质作用
(3)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 (背斜或向斜);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 。(4分)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 (上升或下降)。(1分)
(5)下图中的 图与上图中乙地的地貌成因相同。(2分)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
a和b是 岩、c是 岩、d是 岩。(3分)
(2)把图中数字与其对应的岩石阁物质循环过程用直线连接起来。(4分)
① 固结成岩
② 上升冷却凝固
③ 重熔再生
④ 变质作用
(3)从褶皱的弯曲形态判断,图中甲地是 (背斜或向斜);从地表的形态判断,该地的地貌是 。(4分)
(4)丙地岩体相对两侧岩体的位移方向是 (上升或下降)。(1分)
(5)下图中的 图与上图中乙地的地貌成因相同。(2分)
【题文】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①.寻找化石要在D中
②.A为沉积岩,各类岩石都可以转化成沉积岩
③.①是外力作用,②是变质作用
④.在循环过程中,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传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①.寻找化石要在D中
②.A为沉积岩,各类岩石都可以转化成沉积岩
③.①是外力作用,②是变质作用
④.在循环过程中,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传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最新试题
- 1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甲基(-CH3)中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B.25℃,p
- 2《母亲》 (1)两年前的6月,我即将参加高考,而那时为学业、感情、前途所深深苦恼的我却常要寻找发泄,于是那个下午
- 32005年12月4日是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日。2005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宪
- 4—It was careless of you to have left the house without turni
- 5 录音中有五个句子,每个句子听两遍,然后从每小题A、B、C三个选项中选出适合每个句子的答语。 ( )1.
- 6Attitud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determining
- 7下图是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
- 8The teacher ______ my mobile phone because I used it in clas
- 9【探究与创新题 12分】“谁控制了海洋,谁控制了世界”这是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预言,在此后的世界发展中不断得到了印证,
- 10下列四项措施中,哪一项是武则天采取的[ ]A.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B.重视纳谏,合并州县C.改革选官制度,用分科考
热门考点
- 1已知命题:方程表示椭圆;:方程表示双曲线. 若“或”为真,“且” 为假,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 2阅读理解。 Some people have the feeling that nothing can b
- 3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同位素、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你能区别这些概念吗?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
- 4读东北亚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B、C处均为传统工业基地,试分析两地发展的最大不同点。______________
- 5The driver was at______loss when________word came that he wa
- 6如图,△ABC≌△EFC,CF=3cm,CE=4cm,∠F=36°,则BC=______cm,∠B=______度.
- 7根据录音,完成短文,短文读三遍。 There is going to be a 1 show thi
- 8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
- 9计算:60.75-3127+18-102.
- 102010年初,美国政府表示,将在下半年从伊拉克陆续撤走军队。下达从伊拉克撤军命令这项权力,应属于[ ]A.总统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