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题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丙 | B.乙 丁 | C.乙 丙 | D.甲 丁 |
A.同属暖流增温增湿 | B.同属寒流 降温减湿 |
C.甲处暖流乙处寒流 | D.甲处寒流 乙处暖流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图7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甲 丙B.乙 丁C.乙 丙 D.甲 丁小】;主要考察你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试判断该岛屿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
(2)图中拉亚山基带植被为 。试分析该山周围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4分)
(3)城市甲中的很多房屋建在浮在水面的木筏上。试分析形成这一独特现象的自
然原因。(3分)
|
(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2)比较C、D两地年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从C到D地的海上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2分)
(4)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简述其原因。(5分)
小题1:根据图中岛屿的地理位置和山脉走向分析,降水最多的城市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西南郊 | B.东南郊 | C.东北郊 | D.西北郊 |
A.甘蔗 | B.水稻 | C.棉花 | D.甜菜 |
小题1:甲、乙气候类型的分布都
A.处于迎风坡 | B.向高纬延伸 |
C.随附近洋流流向延伸 | D.向低纬延伸 |
A.甲气温年较差小 | B.甲降水季节变化大 |
C.乙年平均气温低 | D.乙夏季降水丰富 |
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
A.5时25分 B.6时25分 C.12时25分 D.13时25分
2.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 B.1020千米 C.1220千米 D.1420千米
3.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
A.年降雪量较大 B. 气压较高
C.年太阳辐射较强 D.年均风力较小
最新试题
- 1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A.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B.劳动决
- 2画出下图中,图(1)的反射光线、图(2)的入射光线,图(3)中在平面镜中的像
- 3已知x与y之间的一组数据: x0123y1357则y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bx+a必过( )A.点
- 4如图,板长为L、间距为d的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两板间所加电压大小为U,足够大光屏PQ与板的右端相距为a,且与板垂直。一带
- 5若半径为1cm和2cm的两圆相外切,那么与这两个圆都相切且半径为3cm的圆的个数为( )A.5个B.4个C.3个D.2
- 6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D.豌豆的高茎和矮
- 7________the rapid growth of short messages which are sent by
- 8计算:|-1|-2sin30°+(π-3.14)0+(12)-2.
- 9The shop _____ until 7 o"clock. [ ]A. stayed openedB. co
- 10材料一:不是东西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外国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习惯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子、电视机等
热门考点
- 1受到碰触时,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下列哪一特征?[ ]A.能对刺激作出反应B.能进行光合作用C.
- 2_______ an important role in a new movie, Andy has got a cha
- 3— ____________ does he speak? —He speaks French and Engli
- 4如图,在△ABC和△DCB中,AC=BD,在图中不添加任何字母和辅助线的情况下,若要使△ABC≌△DCB,则应增加的一个
- 5读下图,分析可知马来西亚A.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多旱涝灾害B.地处热带,易形成热带气旋C.降水多,易诱发滑坡泥石流D.纬
- 6如图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关于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有机物1mol最多可以与4mol浓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
- 7下列各式中,2,3-a,-2.5x,3x=9,53xy2单项式的个数是( )A.1B.2C.3D.4
- 8m=-2是直线(2-m)x+my+3=0与直线x-my-3=0垂直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
- 9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分布最广B.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最大C.地形类型单
- 10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几代***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