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题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
B.温度:丙>丁>乙>甲 |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
D.气压:甲>丙>丁>乙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气压带相同 |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D.①气流温暖湿润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A. 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正确。
B. 温度:丁>丙>乙>甲,因为丁处为上升气流,温度高才形成低压。丙气温低,为高压。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D.气压:丙>丁>乙>甲。因为丁处为上升气流,温度高才形成低压。丙气温低,为高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中的气压。在水平方向上,大气总是有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小题2: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丁地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丙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为动力作用,极地高气压带成因为热力作用。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①为信风带,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小题3: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季风环流,则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因为不知道季节,故丙、丁两地中,谁是陆地无法判断。
点评:本题借助一幅图,考查了三大知识点,题目很基础,但综合性强,这也充分考查了学生对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有较好的区分度。
核心考点
举一反三
A.A图是北半球气旋,中心气流上升,产生阴雨天气 |
B.B图是北半球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产生晴朗天气 |
C.C图中北半球正值夏季,甲处吹东北风,乙处吹东南风 |
D.D图中北半球正值春季,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
图2
小题1: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
A.甲位于30°N | B.乙位于30°N |
C.甲位于90°N | D.无法确定 |
A.①是冷性气流 | B.②是暖性气流 |
C.①是西风带 | D.②是西南风 |
A.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 |
B.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的40°—60°的大陆东岸 |
C.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D.地中海气候仅在地中海沿岸分布 |
最新试题
- 1下面对《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小诗着力展示了夜的静溢、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
- 2有两根平行放置的直导线,当它们通以互为反向的电流时,将会相互排斥,这是由于( )A.两导线上自由移动的同种电荷相互排
-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
- 4(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游庐山记〔清〕敬恽庐山据浔阳彭蠡之会,环三面皆水也。凡
- 5解方程:
- 6满足条件|z|=|3+4i|的复数z在复平面上对应点的轨迹是( )A.一条直线B.两条直线C.圆D.椭圆
- 7下面这首诗题为《途中》,语序已打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双燕引雏花下教 ②风卷云开陡顿晴 ③烟江
-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分)坐在最后一排 乔叶①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自卑的女孩,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
- 9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x2+x3=x5B.2x2﹣x2=1C.x2•x3=x6D.x6÷x3=x3
- 10【题文】设全集,集合,集合,则( )A.B.C.D.
热门考点
- 1Last Monday we asked our students about how often they do th
- 2The little boy had three ______ for breakfast.[ ]A. loaf
- 3有理数依次是2,5,9,14,x,27,…依次你能求出x的值吗?x的值为( )
- 4切开西瓜,流出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的( )A.细胞质B.细胞核C.叶绿体D.液泡
- 5工业上以锂辉石(Li2O·Al2O3·4SiO2,含少量Ca、Mg元素)为原料生产碳酸锂。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已知:①L
- 6化简:。
- 7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
- 8I couldn"t do my homework with all that noise _____. [
- 9△ABC中,∠B=45°,∠C=72°,那么与∠A相邻的一个外角等于( )。
- 10如图所示,直线AB∥CD,两相交直线EF、GH与AB、CD都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A.4对B.8对C.12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