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
C.该层大气密度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
D.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 |
答案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原因是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主要考察你对大气的圈层结构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图中A、B表示的大气成分是:A ,B 。其中B的重要作用是 。
(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 和 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主要成分分布在 层。
(3)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使得干洁空气中的 含量增多;由于 工业的发展,释放到大气的 增加,破坏了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3.造成当地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 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4.臭氧层位于
A.对流层顶部 B.对流层与平波层的交界处
C.平流层中 D.高层大气中
5.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6.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A.氮 | B.臭氧 | C.二氧化碳 | D.氧 |
4.为减少污染,排污烟囱最好高度不低于
A.300米 B.200米 C.100米 D.50米
5.下列时段中,最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净化的是
A.19时—22时 B.4时—7时 C.7时—10时 D.13时—16时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大气层是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低纬度的平流层
2.该层大气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强烈的太阳辐射使大气呈电离状态
最新试题
- 1设=a,=b,用含a,b的式了表示,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0.3abB.3abC.0.1ab2D.0.1a
- 2 --- How did you pay these worker Well, as a rule they were
- 3He was such __ good speaker that he held our attention every
- 4如图5-6所示浮动起重机从岸上吊起m=2t的重物。开始时浮吊起重杆OA与竖直方向成60°角,当转至杆与竖直方向成30°角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A.全国各民族间的大团结万岁(长时间的鼓掌)!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
- 6如图,点O是直线AD上一点,射线OC、OE分别是∠AOB,∠BOD的平分线,若∠AOC=28°,则∠COD=______
- 7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 )A.欧
- 8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
- 9Taking a Nap During the DayMedical experts say most American
- 10定义在(-∞,+∞)上的函数fk(x)=f(x),f(x)≤kk,f(x)>k,其中k为正常数.若k=12,f(x)=2
热门考点
- 1读“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1)—(3)题。 (1)图中虚线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的地理因素是( )A.两洲相距不远
- 2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信息化、全球化
- 3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NaCl溶于水D.HI气体受热分解
- 4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4:1,原线圈两端连接光滑导轨,副线圈与电阻R相连组成闭合回路.当直导
- 5—Happy New Year!—______. [ ]A. Thank you B. The same to
- 6【题文】读下图,完成下列选项。【小题1】甲、乙、丙三艘轮船从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 7先化简,再求值: (a+1)2 - a(a+3),其中a=2。
- 8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 ]A.中国人B.中国公民C.中国人民D.公民
- 9如图,R1=3Ω,R2=6Ω电流表示A1的示数为2A,求(1)电源电压;(2)电流表A2的示数.
- 10下列购买的物质中不能作为氮肥使用的是[ ]A.硫酸铵[(NH4)2SO4]B.氨水(NH3·H2O)C.硝酸(H